記得工廠設置初期,點膠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機台。點膠機的功能是把螢光膠從針筒裡面擠出來滴到導線架上,因此當針頭下壓吐膠時的位置是危險區域。會令我印象深刻是因為發生過的職傷案例很經典。
新的點膠機台到廠沒幾天,同仁A把手伸到機台內調整針頭高度時,旁邊另一位同仁B和A聊天,一不小心按到啟動鈕,針頭就在A的手上刺了一個洞。當時評估類似的狀況,再發機率不高,所以決定只做教育宣導和張貼警示,當天集合所有同仁口頭宣導外,為了避免日後新進同仁不知此規定,特地在機台上貼了二張紙,”此機台限單人操作,嚴禁二人操作”,”手要先離開機台,才可按啟動按鈕”。
只要張貼警示標識,同仁就應該就不會受傷了吧?
不到一星期,同仁C把左手伸到機台內作業,結果左手還沒伸出來,自己就用右手按啟動鈕,針頭在手上又刺了一個洞。製造主管為了防止類似案件再發,於是要求設備工程師在機台上設定雙手啟動功能,左手需按電腦鍵盤上的F1鍵,右手必須同時按觸控螢幕上的按鈕,為了預防有人想用手肘和手指同時按壓,二個按鍵距離超過90公分,確保無法使用單手操作。這個硬體改善方式我們認為應該無敵,因為不可能有人可以單手按二個按鈕。
雖然相較於原本單手操作來說,這改善會造成每小時的產能稍微降低,但製造主管認為同仁的安全比較重要,所以支持這個決定。
機台是死的,人是活的
隔了幾天在工廠巡檢時,發現為什麼有同仁只用單手就可操作機台,近看才發現他把F1按下後,在按鍵縫隙插了棉花棒,不讓F1彈回,這樣就可單手操作來縮短每批作業時間以增加產能,製造主管得知這這件事後把同仁訓斥了一頓。當天就公告新規定,嚴禁安全互鎖裝置旁路(safety interlock bypass),日後如果有人讓機台安全功能失效,就依規定懲處,個人績效獎金歸零,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和自己的獎金過不去。
就如童話,從此以後王子跟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每位同仁都會守規定,不再讓安全裝置失效,如果你這麼想?只能說你應該沒待過工廠。
隔了二週,夜班巡檢時,發現放在角落邊的點膠機,怎麼有人只用右手按螢幕就可操作,引起我的好奇,於是往前查看。這時同仁看到我靠近,就立即轉身往其他地方走,心裡一想肯定有鬼,該不會動了什麼手腳。仔細一看,奇怪F1按鍵沒有被棉花棒卡住,也沒被黏上膠帶,難道機台設定被改過嗎?心中正覺得納悶時,發現F1鍵怪怪的、有點歪,於是把F1按鈕拿起來,沒想到按鈕凹槽內塞了小紙片,目的是讓F1鍵保持常按狀態。
我很想跟製造部的同仁說,公司請你是來操作機台,不是來破壞機台。你以為拆了F1,就能讓你的產能像F1賽車一樣飛快嗎?別忘了開快車會出車禍,為了搶幾秒鐘的產能,可能會讓你受傷,讓公司損失更多的產能,因為你受傷,還要找人來加班,讓公司多付加班費。如果這位破解高手真的想幫公司增加產能,我會建議他轉調研發單位。
這個案例很經典,希望能提醒你,事故預防的三個關鍵:
1.標示宣導是不夠的。宣導標示都是該做,但若只跟同仁說左手在機台內時,右手不能按啟動鈕,但他會為了貪快或是一時疏忽而導致受傷。
2.硬體防護才有保障。機台設計階段時考量本質安全,盡量讓安全連鎖裝置不容易bypass或是一旦被bypass則機台無法運轉。用硬體改善比宣導更有效,只要人員不是故意破壞,一定可以預防事故發生。
3.考量人性才能長久。如何避免人員將安全裝置bypass,有人說:「很難啦,因為有產能壓力、因為手是長在別人身上。」我能理解會有這想法,所以要先了解同仁想要bypass的原因是什麼?是為了求快速?還是嫌麻煩?還是想偷懶?從同仁的反應來化解疑慮。
除此之外,還要安排貓抓老鼠的遊戲,由環安或品管人員不定時稽核,一旦抓到違規就公告懲處,讓同仁知道我們是玩真的。你認真,他才會當真,如此就能減少同仁投機取巧的機率,也能保護同仁的安全。
除此之外,還要安排貓抓老鼠的遊戲,由環安或品管人員不定時稽核,一旦抓到違規就公告懲處,讓同仁知道我們是玩真的。你認真,他才會當真,如此就能減少同仁投機取巧的機率,也能保護同仁的安全。
安全沒有捷徑,慢慢來,比較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