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SARS期間,你在哪裡?
那一年我在高醫讀碩二,實驗室是在醫院大樓內,每次要找老師討論都要搭門診電梯上樓,那時連搭醫院電梯都很怕,很怕按了電梯按鈕後,就得了SARS,現在想起來真是年幼無知。老媽問我:"你們實驗室在哪裡?",我都跟他說是在離醫院超過一百公尺的醫研大樓,怕她會擔心,後來母親還是很擔心,打電話跟我說,是不是先辦休學好了,等疫情過了再回去讀書。幸好後來平安畢業,還記得畢業典禮是在半戶外的球場舉辦。
轉眼到了2020年,自己也成為孩子的父母,一個小一,一個小班,面對疫情,我能體諒當時母親的心情,生怕小孩抵抗力弱就得了什麼病。在家我是爸爸,在公司我擔任工安,這陣子不斷的思考,該如何協助同仁度過這次疫情,讓公司不會因為群聚感染而影響生產,畢竟大家都是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而來工作。
與你分享,面對疫情,這幾天我在做的幾件小事。
春節時,公司主管們對於疫情很焦慮,LINE訊息不斷叮咚叮咚響,不是來拜年的而是來問疫情應變的,雖然打斷休假的心情,但我知道他們因為擔心,這是很正常的反應。於是趕緊和幾位朋友聯絡,討論各公司的應變規劃,爬文看看疾管署的文件,加入CDC的LINE群掌控第一手消息,甚至連放在老家泛黃的"氣膠學"的課本都翻出來看。
1/30(四)開工第一天上午,我就去跟廠長說,08:30集合所有主管,因為ESH有些防疫規劃要請主管們協助和思考。
15:00向所有同仁說明目前公司的防疫規劃,16:30到外籍移工宿舍宣導,順便評估如果有個案發生時的防疫措施。
1/31 (五)09:00晨會,向各主管說明最新防疫進度,會議時就有主管說"聽說....這次大陸疫情有多嚴重.....新竹也有....再過幾天就會...",這時我就立刻舉手發言,"建議各主管在公開場合,不要傳達非經證實的疫情,謝謝",我說的語氣蠻硬的,因為我知道"拉低賽"對國內疫情或是對廠內防疫管控沒啥幫助。
16:00再次召開防疫會議,主要討論預防性隔離辦公,以及廠內若出現確診個案的隔離措施。
以下是我們目前的規劃,如果你像我一樣身為廠區工安,公司人數不多,平時也沒什麼防疫準備。如果你的其他同事對疫情都很有想法,卻沒有做法。如果你是工安/人資或是部門主管,這幾天被太多訊息轟炸,不太知道如何做,或許以下事項可供您參考。
當然如果貴公司防疫政策很嚴謹,或是有些同仁是算命師等級的,可預測何時會疫情爆發或是知道吃什麼就不會得肺炎,你就可以跳過以下的內容。
第一階段:無出現社區感染,首重短期宣導,長期規畫
目前台灣尚未出現大規模疫情感染,所以重點為以下二項
1.防疫宣導,遵照疾管署的建議,作好個人衛生,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社區感染
2.未雨綢繆,一旦出現社區感染,思考如何維持廠內基本運作。
->主動宣導,提高同仁防疫觀念
不要以為現在資訊發達,即使每天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還是有人會覺得事不關己,或是聽信網路謠言,傳一些只是讓人更煩心的訊息。如果你是負責公司防疫的同仁記得要花時間研讀收疾管署公告的文件,轉化成同仁懂的語言,讓彼此都健康。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同仁不一定會聽政府的,但有時會聽同事的。而這次宣導著重以下3點:
1.說明現況:
武漢肺炎目前沒有疫苗,一旦得病只能靠醫院支持療法和自體免疫能力才能痊癒。許多人有誤會以為公司的防疫工作只是環安/人資/廠護的責任,只要廠內有疫情都是高階主管的錯,都是老闆領導無方,其實防疫是你自己的責任,自己的健康自己顧。怪別人,怪政府,只是讓自己更痛苦,不會讓自己更健康。
依據CDC的公告做宣導,必要時才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身體不適請就醫。請同仁誠實回報旅遊史接觸史,如果有發燒症狀不要偷偷去買退燒藥,為了自己和家人著想,不要延誤病情,害人害己。
2.廠內防疫:
從風險溝通的角度來說,同仁會希望早在他們關注之前,主管或是負責的部門就已經在關注該問題,而且能提出解決方案。
因此一定要積極向同仁說明現行目前的防疫措施,讓他們知道公司非常重視這議題,讓他們在心裡層面上會相對安心。
工廠的防疫內容包含:旅遊史接觸史調查,體溫量測,環境消毒方式和區域,交通車,用餐,刷卡,來賓訪客廠商管制進廠的原則。並附加一句,之後還會依據疫情的狀況來調整,造成不便請同仁多配合。
並利用這時機,請主管們主動關心同仁的健康,如有咳嗽發燒症狀,立即通報列管。讓同仁有被重視的感覺,而不是被遺忘。
3.個人自保:
我們公司視同仁為家人,所以不僅宣導公司的防疫措施,也會希望同仁能照顧家人們的健康,因此加強調個人自保方式。
1.如何戴口罩:何時要戴,如何正確戴,注意密合度,如何正確脫,不要接觸髒污面。
2.如何洗手:何時要洗手,如何正確的洗手,除了"濕搓沖捧擦",還要"內外夾攻大立腕"。將洗手流程圖卡張貼在各個洗手台附近。我後來在宣導時詢問同事,其實很多人不太會洗手,很多人沒有經常洗手的習慣,連我自己過去也沒特別依照七步驟在洗。因此一定要教,讓大家一起練習做,做過才會有記憶。
3.居家防疫:有主管建議同仁要買特定品牌的高級消毒液來做環境消毒,其實我認為稀釋漂白水是比較經濟的方法,一般居家消毒使用500ppm就夠了。當然你不要只教他泡500ppm,婆婆媽媽阿姨不懂什麼是500ppm,也不要跟她說1:100,她會跟你說:"聽某啦",而是要教他幾瓶蓋配多少水。
有關宣導方式要特別提醒你,依據風險溝通Mental Noise Theroy:同仁在關心、煩惱某議題時,對於聽到、了解與記憶我們所傳達訊息的能力,都會大幅降低。
所以對一般同仁的宣導,多用圖像或影像,不要只用文字。相信我,只貼純文字的類似政令宣導的公告在公佈欄,大多數同仁是不會看的,人是喜歡圖案的,當然也可以找外型吸晴的同仁當宣導model做成文宣,畢竟政府的宣傳品不太吸引人。
如果有外籍移工也要準備該國文字的公告,例如:我們公司就準備了泰文版越文版,張貼ˇ在廠內和移工宿舍,透過Line群發送,讓移工知道我們也很在乎他。移工往往是最重要的生產主力,每個人都很重要。
->未雨綢繆:制定"企業持續營運計畫"
大公司都有完整的企業持續營運計畫,範圍包含各利害相關者的支援,甚至還有BCM。而我接下來要談的,僅限於廠內防疫的基本管制,不討論上下游供應問題及其他BCP範圍的內容。
很多小公司主管沒有企業持續營運計畫(BCP)的觀念,我的公司也是。有主管認為不會那麼衰,何必那麼早計畫,等事情發生了再說。有些主管認為防疫都是工安/廠護/人資的事,跟生產/研發/業務/倉庫/品管無關,只要出狀況都是別人的問題。但其實內部出現防疫漏洞,所有人都會受影響,一但公司內的關鍵人物被隔離,後續可能導致部分停產,因為我們不是自動化工廠。
為了宣導BCP的重要,我就主動召開廠區防疫會議,讓各主管清楚了解這是長期抗戰,我們是同一條船上。為了防疫,雖然各部門平時各自堅守立場,但此時必須合作,過程中難免會造成不便,但這些不便,目的是為了讓公司能夠維持基本產能,讓工廠持續生存下去。
我們的做法如下:
1.評估廠內各區接觸風險
運用以前學的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基本觀念,以各工作站點的特性:接觸距離(<1m,1~3m,>3m)/人數(各站點/各房間)/通風狀況(通風良好/中等/通風差)/接觸時間/現有防護,來簡易評估廠內各區的風險高低,並推估若廠區出現個案,至少可能會被隔離的人數,先做分析。
除了定義那些是高風險區之外,一般公司的公用區域,接觸感染風險較高,例如:電梯,餐廳,會議室,門把扶手,指紋機,這些就是我們要重點處理的地方。記得小地方大關鍵,舉例:餐廳常常會看到有人排隊打餐,邊夾菜邊討論哪一道菜好吃,這時就要宣導,不要邊打餐邊聊天,避免飛沫傳染。
2.盤點關鍵崗位
有些職務短期沒有出現在公司也能運作,例如我自己,負責管理工作,只要有電腦有網路能連到公司就能辦公,公司少了我也能繼續生產,所以不是製造的關鍵崗位。
但有些關鍵站點的作業人員,一旦全部被居家隔離,工廠運作可能會導致停產,這時就該思考是否有備援人力,如果答案是沒有。那就要認真思考分流措施。
3.訂出各風險區的分流管控措施
假設當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廠內接觸也會是重要的傳染途徑,此時該思考如何做到動線分流/用餐分流/辦公分流,異地/居家辦公,結合電腦網路資源來做到這些需求,記得把IT主管找來開會。
例如不要全部擠在同一個餐廳吃飯,不要同時擠在一起,部分人員改吃便當,不要在同一辦公室工作,找個會議室作為臨時辦公區。廁所是否可分流,如果無法分流,那就加強環境消毒。
建議可採用分區/分時的概念,降低廠內人員聚集的頻率和時間。你可以依據自己公司的現況去思考。這沒有標準答案,需要貴公司的主管們,依據內部的資源來做規劃。
關鍵在於: "避免群聚感染,降低人員接觸分泌物的機會"。
第二階段:若出現社區感染,疫情無法控制
目的:避免公司/工廠因為某位同仁確診而導致同工作區的同仁被隔離,造成生產無法運作。
對策:啟動分流措施,這在第一階段時就已完成相關計畫,只要適時啟動來降低可能的營運衝擊。至於啟動的時間點,就必須參考疾管署的公告或由廠內主管共同決定,因為會需要投入費用,增加行動限制。當然我最不希望走到這一步,但必須先想好。
第三階段:廠內出現個案(或密切接觸者)
廠內如果出現個案,個案應該早在醫院治療,接著政府衛生部門會介入,要求密切接觸者要居家隔離,個案去過的環境要增加消毒頻率並管制。本國員工好處理,就隔離在家,依照之前的劇本居家辦公或是休息。
但如果你的公司有外籍移工,我認為移工宿舍是重點。宿舍如何有效隔離,如何讓同一棟的移工減少感染機率。這時不能讓仲介公司自己處理,我方公司一定要介入,因為仲介公司防疫觀念不一定很強,很多時候都是甲方有要求才會去執行。
假如你們公司,所有住宿同仁都住同一棟,請好好思考可能的隔離措施,是否要提高等級。
-如果宿舍發生個案,必須將密切接觸者與其他人分區隔離。
-如果衛浴做不到分區,那就要分時使用。
-被隔離者衣物,都建議用稀釋漂白水消毒後才可進洗衣機,洗衣機也分區使用,避免造成其他移工恐慌。
-飲食改用送餐,不得共用餐廳,送餐時避免送餐人員接觸對方。
-生活區增加消毒頻率,離開房間必須配戴口罩,並派人管制活動範圍。
-除了實質的防疫措施,有些心理層面的問題也須顧及。
以上三個階段,防疫實務做法,供您參考,相信對你會有幫助。
如果你有朋友負責公司防疫,對於公司相關措施還模不著頭緒的,可以轉給他參考。
如果您覺得我的方式不夠嚴謹,也請您指教,多教我幾招,讓我知道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更做更好。
相信只要在公司做好防疫管控,降低群聚感染的機率,不僅可守住同仁的健康,也可降低醫護人員的負擔,讓醫療資源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
醫療人員都是用自己的健康來換取別人的生命,我們要非常珍惜這群家人。
我有許多親友也都在醫療防疫體系服務,有人是醫師,有人是護理師,有人是政府第一線的防疫人員,雖然我不在第一線,但希望因為我的小小努力,也能減少他們的負擔,讓她們都健康,因為他們也有家人。雖然未來的日子還是會紛紛擾擾,希望彼此一起做好自己的本業,讓我們一起慢慢變好。
"在這不安的氣氛中,讓你我的專業成為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相信我們可以一起度過這個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