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外稽都心驚膽跳?錯了,外稽老師不是敵人,而是貴人】
各位在職場打滾的朋友們,每年到了 ISO 系統的稽核日子,是不是就壓力山大、如臨大敵?
覺得外稽老師是來找碴的警察,是來攻城的敵人?
你們部門是不是瞬間進入「防守模式」,甚至想盡辦法「躲避」老師的眼睛?
如果你曾被稽核過,請先替自己按個讚!👍
前二週,我經歷ISO 14001/45001管理系統的外部稽核。
讓我自己有許多收穫和反思。
相信你看了我接下來要分享的實務經驗,
會讓你對「外稽」這件事有所改觀。
大部分多公司面對稽核時的三種反應:
1.防守型 :受稽部門把老師當警察或敵人,只會被動回答問題。深怕被開缺失 (Major, Minor, 觀察事項)。
甚至把缺失數當部門 KPI,壓力爆大,會一直拜託老師「不要開缺失」。
2.躲避型 :比防守更糟糕。平時沒完成的文件,稽核時趕快補件、甚至臨時"製造"記錄。
還會想辦法消耗稽核老師的時間,帶老師繞遠路、外出吃飯聊天,影響稽核進度。
3.積極型 :這才是王道,真心把老師當成來幫忙的「貴人」。
虛心接受老師發現的缺失或建議,並積極討論如何改善。這種態度是主動去「挖寶」。
老實說,我以前也待過偏向防守型的團隊。
但現在身為部門主管,我認真思考:公司每年花數十萬做 ISO管理系統稽核驗證,難道只是為了拿一張證書走個過場嗎?
我改變了想法:既然公司花錢請了第三方專家,身為主管,我就要替公司爭取「最大的益處」。
我的目標很明確:從老師身上「挖出」寶貴經驗,來幫助我的部門和公司變更好。
要做到這點,你必須先建立幾個認知:
•認知一:大部分老師通常經驗豐富,是專家。 他們稽核過的廠區、看過的問題,絕對比你遇到的多。
•認知二:老師的職責是稽核,不是顧問。
他們收費是來查核你們公司符不符合標準,說寫作是否一致。
點出問題是他們的職責。
但,他們沒有義務提供你改善方法或建議。
•認知三:公司文化影響很大。 如果公司覺得被開缺失是丟臉的事,大家就會想掩飾,心態封閉,自然就變防守型。
•認知四:稽核老師,他也是人! 他們不是神! 他們會累、有情緒、有時間壓力。了解這點,你就知道怎麼「對症下藥」。
當你理解這些認知後,就可以善用我的「借力使力」心法:
1.對老師有禮貌、展現尊重。
記住老師也是人,需要被尊重。準備好茶水點心,讓老師感覺受禮遇。
你想想,如果你是老師,碰到一個態度好、客氣有禮、又受教的客戶,你會不會更願意分享一些「武功秘技」? 答案是肯定的。
2.保持開放的心態 (Open Mind),學會承認不足。
老師很專業,經驗老道,你的水平、你們公司的運作狀況,他一眼就能看出來。別想著去騙或去掩飾。
沒做好的就是沒做好,承認缺失,才能思考怎麼改善。
不要當場硬辯,除非外稽老師對法規或是條文解讀差異真的很大。
3.老師是對的,不代表你是錯的。
管理系統的運作方式,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老師的建議,通常是基於他的經驗,告訴你「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再優化」的地方。
不要認為老師想的跟你不同,就代表你是錯的。很多時候,都是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而已。
當你把這看作是讓自己、讓部門「變得更好」的機會,你的心態就打開了,呈現一種成長型思維。
【真實案例分享:看我怎麼把稽核變輔導、把老師變盟友】
案例一:老師幫我找到職安部門的盲點
這次稽核,一位老師 (A) 在看我們承攬商管理 SOP 時,覺得我們對不同類型承攬商(清潔保全 vs 施工)使用了相同規範,建議要依風險分級管理。
負責的同仁 (B) 一開始不理解,明明我們就有依風險管理,但老師怎麼不理解,同仁B覺得老師是來找碴的。
我介入了解後,態度客氣地詢問:
「老師,請問您發現我們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老師指出了 SOP 文字上的問題。
於是我把 SOP在投影布幕上秀出來,老師指出具體條文。同仁 B 說還是不理解。
我用更白話的方式向同仁說明老師要表達的意思:「老師是指 SOP 文字沒有清楚區分不同承攬商的管理方式,導致可能誤解。」
同仁 B 恍然大悟。
另一位老師 (C) 也加入討論,建議我們用SOP的流程圖,來走一次保全承攬商的管理流程。 結果一走流程,真的卡住了。
同仁 B 終於明白問題點。他自己因為是承辦人,看 SOP 會「腦補」實際做法。
但文字上確實寫得不清楚,外部人士(老師)看文字就會有疑問。
這時,身為主管的我當場承擔責任,向老師承認是我們的問題,謝謝老師提醒,這的確需要調整。
我立即提出修改 SOP 文字的建議。
老師們看到我們的開放和積極,
非常樂意提供建議:「不用多生表單,只要修改文字就好。」 這場互動,完全從「被稽核」變成了「免費的顧問輔導」。
最後,老師沒有開嚴重缺失,只列為「建議事項」。
結果呢?三贏。
1.部門贏: 找到了自己沒發現的 SOP 和流程盲點,並知道如何有效改善。
2.老師贏: 看到客戶願意虛心受教、積極改善,他也更有成就感。
3.公司贏: 管理系統因此更完善,花一樣的錢,得到的不只是一張證書,還有實質的流程優化建議。
案例二:借力老師,推動需要被"鼓勵"的部門。
職安人員常遇到的痛點是:很多時候管理系統的推動,都要自己人「打全場」。
而其他部門覺得這是職安的事,不太積極參與。
這次稽核到 ISO 14001 的產品生命週期評估。
我們研發 (RD) 部門做了很多很棒的節能、使用回收材料的工作,
但這些成果沒有被納入環境管理系統的機會。
兩年前老師就建議了,今年來看進展不大。
這時,主稽老師展現了高超的技巧。
他先大力讚美 RD 部門對公司業績的貢獻。接著巧妙地引導 RD 主管分享,節能高效產品成果(例如改個設計就能節能 20%)。
RD 主管被誇得很開心,滔滔不絕地分享了各種成就。
老師聽完後,再次讚美。
然後順勢建議:「這些這麼棒的成果,一定要納入我們的 14001 管理系統啊。現在 ESG、節能減碳這麼重要,你們只要把原本就在做的事,把它寫下來,作為管理系統運作的績效」
結果呢?RD 主管樂翻了!非常樂意與職安部門合作,把這些代表性成果列入管理目標或機會點。
老師甚至私下問我:「還有哪些部門需要幫忙推一把?」
我也趁機點出了另一個需要鼓勵的部門,老師也去進行了類似的「鼓勵」互動。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當職安部門自己難以推動某些本位主義強(害羞內向)的部門時,可以善用外部專家的力量。
老師以第三方的客觀視角,運用讚美和連結ESG趨勢 的方式。
更能打動其他部門,讓他們看到參與管理系統的價值,從被動變積極。
【總結:把稽核變機會,讓自己和公司都升級】
所以,把外稽老師當貴人,不是口號,是實質的職場智慧。
1.公司每年花錢請查證公司來,你就該想辦法替公司獲得最大的價值。
2.調整心態:缺失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改變!要把稽核發現,當作優化和成長的機會。
3.透過開放、積極的互動,把單純的「稽核」升級為「有價值的顧問服務」。
4.這不僅幫助職安自己發現盲點、提升專業,更能借力老師的力量,促使其他部門動起來。
最終實現「管理系統單位、稽核老師、公司」三方都贏的局面。
市面上很少有教你「如何被稽核」或「如何藉稽核提升部門績效」的實務課程。這些經驗只能靠自己摸索或學長姐傳承。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一個新的視角。
下次外稽來了,別再躲了!
準備好你的茶點,帶著開放的心,跟老師們交流學習吧。
你會發現,原來稽核不只是挑戰,更是讓自己、讓團隊、讓公司變得更好的絕佳機會。
當我們把老師當貴人,就能創造三贏:
1.我們自己學到東西,找到盲點。
2.老師也感受到尊重與成就感。
3.公司獲得實質改善,管理系統升級。
最後我想說一句話送給所有正在準備外稽的朋友:
「要讓你的專業變好的人,是你自己;
要讓公司的管理更強,是你和每一次稽核中出現的『貴人』。」
別再怕被開缺失了。怕的是你什麼都沒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