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我們這週六要結婚...』:一句話改變了公司的安全文化。

 

2013年5月15日的晚上7點,

我在家裡開心陪家人吃晚飯的時候,

一通電話徹底改變了我的職業生涯和對工安的理解。

󠀠󠀠󠀠󠀠󠀠

「有同仁受傷了,目前送醫。」

󠀠󠀠

當我,一個剛從蘇州調回台灣竹南廠的職安主管,

聽到這句話時,我的心瞬間墜入谷底。

󠀠

手機那頭的產線主管接著說:「同仁的手被壓模機壓到。」

󠀠

在那一刻,我腦中浮現出兩塊鐵塊上下撞擊的畫面,

我立刻問:「是自動機還是手動機?」

「自動機。」

󠀠

「碰」「碰」「碰」連續沉悶的金屬撞擊聲,彷彿就在我耳邊響起。

󠀠󠀠󠀠󠀠

我趕緊騎著摩托車衝到醫院,找到了那位受傷的同仁—阿偉。

他的右手被紗布包著,

阿偉無奈的回答

「醫生說手指骨折要開刀。

因為病床不夠,需要轉送沙鹿童綜合醫院。」

󠀠󠀠󠀠󠀠

此時看到在病床旁邊,坐著一位眼眶泛紅的女子,我問她是否還好。

󠀠󠀠󠀠

她搖頭說:「不好...我們這禮拜六就要結婚了。」

󠀠󠀠󠀠

那一刻,我說不出任何安慰的話語。

󠀠󠀠󠀠

一個原本應該充滿喜悅的婚禮,

因為一場工傷意外而被迫延期。

󠀠󠀠󠀠

年輕的新娘原本期待穿著白色婚紗,

等新郎為她戴上戒指,

󠀠

現在卻只能看著他,

被白紗布包紮的手和即將面臨的手術。

󠀠

---



心中感到歉意的我,

回到公司,

我看著變形料盒上殘留的血跡,

急切地詢問產線組長事故原因。

原來阿偉在操作自動壓模機時,

機器的「料盒」卡住了。

󠀠󠀠

料盒裝裝載產品送入壓模機,但因為輸送帶沒有送到定位。

當它卡住時,阿偉伸手去推動料盒上方,

結果一推,手指被機台夾住。

󠀠󠀠

我問組長這是第一次發生料盒卡住的狀況嗎?

他回答:「不是,我們之前也遇過。」

󠀠󠀠

「那你們怎麼處理?」

󠀠󠀠

「我們也用手,但我們是推料盒的下面,這樣手就不會被夾到。」

󠀠󠀠󠀠

接著我問組長:

󠀠

「你們有沒有做教育訓練?」

󠀠

「有啊,有教他怎麼操作,怎麼放,怎麼按...」

󠀠

「那你有沒有跟他講如果料盒卡住該怎麼處理?」

󠀠

「這麼細的地方哪會教啊?這種事情想也知道要推下面,不會推上面啊!」

󠀠󠀠

「那你有沒有講其他安全規定?新人來不是都要做危害告知嗎?」

󠀠󠀠󠀠

「有啊,我有告訴他操作機台要小心,要注意安全。」

󠀠󠀠

我一聽傻眼。

󠀠󠀠

產線組長僅僅說「小心」和「注意安全」就是完整的安全教育訓練?

󠀠󠀠󠀠

一場即將舉行的婚禮被延期,同仁的手指骨折,

而這一切,只因為產線幹部在安全訓練上省略了關鍵上機前安全訓練。

󠀠󠀠

---

這個事件深深衝擊了我,

促使我徹底反思我們的工安管理做法,

該如何改變,才可以避免造成遺憾。

󠀠󠀠

我們開始深入分析近三年來所有的工傷紀錄,試圖找出根本原因。

󠀠󠀠

數據告訴我們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

近90%的工傷是由人為疏忽或違規引起的,

只有約10%與機台設備或環境因素有關。

󠀠󠀠

這讓我們明白了一件事:

如果要降低工傷率,我們必須從「人」的角度著手。

󠀠

但不是簡單地叫人「要小心」或「注意安全」,而是要系統性地解決問題。

󠀠

於是我們推出了「護手計劃」,從兩個方向同時著手:

󠀠

1.硬體調整:設備部門統一了所有同類型機台的安全設定,

減輕操作人員的認知負擔。

󠀠

不再因為不同機型有不同安全設定而造成困惑。

2.危害告知:徹底改革安全教育方式,從模糊的「注意安全」轉變為具體的「知危險、懂預防」。

󠀠

除了改變以外,我們還去抽查到底有沒有確實執行。

󠀠

--

革命性的安全教育:三分鐘,兩個問題,受用一生。

󠀠

我們設計了一個全新的安全訓練查核方法,

簡單到只需三分鐘,只問兩個問題,就可保護同仁:

󠀠󠀠

1.請指出這台機台哪裡會造成人員受傷?

2.請告訴我該如何預防?

󠀠

注意,我們使用「指出」而非「說出」

—要求同仁實際用"手指"指出危險位置,確保他們真正理解設備機台有危險的地方。

󠀠

我們也使用最簡單的語言,

確保從國中畢業到高齡工作者都能理解。

󠀠

我們對每個工作站都設計了這兩個問題,

整理了查核表格,記錄每位同仁的回答。

󠀠

從職安部門到品管人員,都負責抽查訓練成效,確保沒有任何人被遺漏。

󠀠

產線主管不再有「沒時間做教育訓練」的藉口。

每次有新人學習新機台前,花三分鐘讓同仁知道危險在哪裡,懂得如何預防,就能保平安。

󠀠

---

󠀠

實施護手計劃後,我們公司的安全績效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

失能傷害頻率(FR)從2013年開始持續下降,連續做了五年後低於同業標準。

失能傷害嚴重率(SR)在計劃實施後的第一年就顯著下降,並持續維持在同業平均之下。

󠀠

總合傷害指數(FSI)更是直線下降,在2014年開始就遠低於同業標準。

󠀠

這些成績並非偶然。

當我們不斷地強調「知危險、懂預防、保平安」。

󠀠󠀠

從新人訓和日常管理都圍繞這一核心理念,

從公司高層到一線操作員都重視這個簡單而關鍵的原則時,

工傷事件自然減少。

󠀠

有人質疑這是不是因為工廠運作久了,較穩定,

加上員工更有經驗的緣故。

但我們有分析員工流動率並未改變,

外籍同仁和操作員的離職率仍維持正常比例。

󠀠

唯一改變的,是我們的安全文化。

󠀠󠀠

󠀠每當我回想起那位同仁包紮的手和他的未婚妻泛紅的眼眶,

我就更加確信我們做的事是對的。

󠀠

󠀠許多的工廠,我們常常以「趕產能」、「沒時間」為藉口,

跳過看似不重要的步驟。但正是這些被忽略的細節,往往藏著最大的風險。

󠀠

那這案例,教會了我最寶貴的一課:

󠀠󠀠

與其模糊地說「注意安全」,不如具體指出「哪裡有危險」;

與其空洞地說「要小心」,不如清楚教導「如何預防」。

󠀠

安全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具體可行的行動。

󠀠󠀠

現在,當我在公司培訓新人時,我總是分享這個故事和理念。

󠀠󠀠

直接告訴他們:

「這台機台哪裡會造成你受傷?」

「該如何預防這些風險?」

󠀠󠀠

透過這種方式,我們不僅降低了工傷率,

更培養了全公司的安全意識。

󠀠

新人不必經歷傷痛才學會保護自己,

老員工也能系統性地傳授安全知識。

󠀠

安全訓練不是講一堆法條,

危害告知不是講一堆道理。

󠀠

「知危險、懂預防、保平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