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投影片不是你做的,卻要上台簡報該怎麼辦?和你分享五個重點,讓你自信登場

 

如果投影片不是你做的,卻要上場簡報,該怎麼辦?

這次是我進入職場十幾年,第一次遇到難得的經驗,或許有一天你像我一樣,如果遇到了,該如何從容不迫自信登場,和你分享今年我參與"十大永續典範獎"得獎背後的故事。

2020/10/19(一)帶著興奮的心情到新公司報到,上午剛完成新人訓,下午同事匆忙跑來找我:"經理,經理,剛收到通知,之前報名參加的比賽,這周五要參加決選簡報,要找誰去?",言語間透露出些許緊張。
我滿臉疑惑的問:"是什麼比賽?很重要嗎?"
"很重要,公司參加台灣永續獎比賽那麼多年,第一次入選前十六強,這次如果進入前十名,可獲得十大永續典範獎"
我心想,這關乎公司榮譽,應該要請老闆親自出馬吧?於是趕緊去徵詢,老闆聽完笑了一下,他說"永慶你去,我相信你沒問題。"
真是出乎意料,但老闆都說話了,我只能"報告,是"。
回到座位上,馬上問同事:"請問比賽送審資料誰最熟?"
"A同仁最熟,但他三個月前已離職。"
"他有沒有留下什麼資料?"
"有,只有一份初審的簡報檔,經理你不用擔心,大不了照念就好"
一看投影片,內容非常豐富,還有密密麻麻的數字,對我來說真是天書。因為1.我是剛報到的新人,對公司不熟 2.參賽的內容,不是我的專精領域3.投影片不是我做的。
心想沒關係,距離週五比賽,至少還有四天,最壞的狀況,大不了打掉重練。
這時同事又說"經理,主辦單位說明天中午前就要交檔案,為了參賽公平,之後不能再改投影片。","另外簡報限制七分鐘,投影片不能超過12張"
"什麼,投影片數量還有限制?",我算了一下,頭尾加大綱就三頁,結構投影片三頁,只剩六頁可以用。一看手錶,剩不到24小時,這個決選比賽,會不會太刺激了。
這時又發現主辦單位的比賽規則:"書面初審分數占50%,口頭簡報占50%"。目前只知道書面審查在前十六名,假設是第十六名,最後要進前十名,簡報分數至少要前三名才穩妥。看起來,難度真的非常高。
這是新工作的第一戰,一定要全力以赴。對我來說,把這當作是老天考驗我的機會,勇敢面對我告訴自己,雖然自己只是新人,但應該想辦法把同仁的努力成果,讓評審看見,替公司爭取榮譽。
雖然手中已經有別人做好的投影片,但我不能只當讀稿機,必須把內容消化後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以下五個重點是這次學到的經驗,與你分享,相信對日後簡報會有幫助。

1.找亮點
準備簡報前,先問自己三件事,1.聽眾是誰?2.聽眾想聽什麼?3.最後希望聽眾記得什麼?
比賽能進到前十六強的都是台灣知名企業,這些公司,都會用說數據圖表來呈現公司的優良表現。而評審也是相關的專家學者,因此如果只比數據績效,我們很難脫穎而出。而且評審要連續聽十幾家公司簡報,也會很燒腦,所以該如何讓評審留下印象?才是重點。
公司過去一年做了很多節能減碳改善,廢棄物減量回收,綠色設計,數十個KPI和改善案。到底要選哪一個?只有七分鐘,究竟該凸顯什麼亮點,才能讓我們公司被選為十大典範呢?
這時突然想到TEDxTaipei講者,余懷瑾老師曾經說過"做個有溫度的人"。就讓我聯想到"對啊,數據是冷的,人才是暖的。"
在企業邁向永續過程中,本質就是對人的關懷。企業對環境友善,就可讓人過得更好。如果只報告節電幾度,溫室氣體減排多少量,公益活動辦了多少場,其實對一般人是無感的。所以這次我選了"長期照護平台"做為亮點,這是公司智能事業部和台南市政府合作的專案,每個人都會變老,每個人家中都有長輩,我相信這是一個有溫度的亮點。
找亮點,要找自己有感的,才能讓聽眾有感。

2.順結構
找到亮點後,要優化簡報結構。因為投影片不是自己原創,完全沒有手感,而且離交卷時間剩不到一天,無法打掉重做。因此要先推敲原作者的脈絡,然後要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如果你問我,如果遇到不理解原作者邏輯時,該怎麼辦?我認為應該要勇敢地依自己的思維來調整結構。因為要負簡報成敗責任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這次我先從公司的營運策略,新事業規劃是結合聯合國的永續目標,從醫療和智能科技的大方向切入,聚焦在長照平台的成果,然後用一個故事案例來收尾。
為了讓評審有感,我特地向負責長照專案的同仁請教執行細節,他分享了一個很棒的故事給我,"有一位住台南偏鄉的陳婆婆,兒女長期不在身邊,有一次心率感測器偵測到心臟異常,將數據回報社福機構,在黃金時間內迅速安排就醫治療...."

這次簡報結構用理性開場,感性結尾,從大方向出發,小故事結尾。

3.除雜訊
簡報就是報重點,不能有雜訊干擾,避免讓評審一看投影片就被投影片內的雜訊轟炸。
因此邀請部門同仁集思廣益,檢視每張投影片內容,弄清楚每個數據來源計算方式,思考每個顏色,每個符號標示的意義。只要對簡報沒加分,不是重點的內容全部刪掉。顏色控制在三種內,字體統一,無意義的方塊箭頭線條,通通除掉。
另外還要花時間把不懂的弄懂,如果真的還弄不懂,那就刪掉,避免被評審問到時答不出來。這一段很重要,但因為內容不是我的專長領域,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判斷,幸好同仁願意和我分享。

去蕪存菁,留下重點,突出亮點。

4.練到熟
簡報教練王永福-福哥在"上台的技術"提到,一場簡報除了內容外,要重視開場和結尾。開場是引起注意,結尾是留下印象,call to action。
我過去開場時,會因為緊張,導致語速過快,想急著在短時間內把一堆東西倒給聽眾,但這樣會讓聽眾感覺講者急躁,不穩重,無法達到簡報的目的。所以特別練習開場第一分鐘,慢慢說,用穩重的語氣說,今天的重點是什麼,然後切進主題。感性收尾,講故事,一分鐘也是慢慢說,帶有感情的說。
最後金句結尾,這次公司另一個亮點是,結合集團的力量,帶領子公司一起邁向永續。
我把知名職場講師謝文憲-憲哥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成功,不如兩個人成功;兩個人成功,不如一個團隊成功。"
改成"一家公司永續,不如一個集團永續,一個集團永續,不如一整個台灣永續","讓我們一起在永續的道路上,除了追求改善數據外,也能添加點溫度"
在正式上台前,不斷練習,練到記住每頁的順序,讓每頁都流暢銜接。

熟練的目的,讓聽眾感到流暢,也讓評審對公司留下好印象。

5.調心情
決選當天,原本想提早一小時到熟悉場地,沒想到工作人員說,輪到我們報告時才可入場,又增加了簡報的不確定性。後來在休息室遇到也來參加決選的遠東新世紀總經理,居然親自出席。我心想別家公司是派總經理來報告,而我只是個經理,頓時矮一截,令我心情更加緊張,心跳加速。
為了確保上場前有最佳表現,於是開始深呼吸,閉上眼睛在腦中把投影片撥放一遍。想像自己已經在公司待了十年,想像自己對這內容最熟。想像自己已經站在投影布幕前,挺起肩膀,打直腰桿,拿起簡報器,開始簡報。最後張開嘴,發出聲音,讓臉部的肌肉動一動,才不會卡卡的。順手將西裝外套的灰塵拍一拍,領帶對正,面對鏡子微笑一下。

心情調好了,不再緊張,才會有最佳表現。

輪到我進場時,眼前七位評審一字排開,有幾位是在電視上看過的專家學者。深呼吸,把練習許久的內容說出來,七分鐘轉眼間就過去。當我講完最後一個字時,剛好七分鐘鈴響。這時看見眼前有二位評審,轉頭互看一眼,點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表情。我知道,應該中了。

2020/11/18,在圓山大飯店十二樓的頒獎會場,我坐在台下,抬頭看著老闆從總統手中獲得"十大永續典範獎"的獎座,我的眼眶也紅了。

這個獎,不僅是對公司的肯定,對我也是個鼓勵,感謝老闆的信任和同事的協助。相信今天這五個建議,當你未來臨危受命時,可以讓你自信登場,揮出全壘打。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身為講師的你,一堂不上,會後悔的線上課



我是一名工安人員,法規規定每年要有固定時數的安全教育訓練,我經常要做承攬商危害告知,緊急應變,安全衛生相關培訓。


課前即使工作再忙,我每次都會更新教材,認真備課,準備很多內容,希望帶給學員滿滿的大收穫。讓同學都覺得今天來上課,超值,即使是被逼來的,也會覺得不虛此行。


上課時,果然如預期,我看見"有帶筆電的人,會拿出來敲打鍵盤記筆記,如果沒帶筆電的,就會拿出手機,雙手握著手機,一樣認真記筆記。更有人因為上課內容太豐富,知識量太多,腦子一下就被灌爆,就會趴著休息一下。每個人都上課超積極"


但事情不是憨人所想的,其實學員都不想上課,都在作自己的事。他們都很想逃避,但為了時數,不得不來。


如何吸引學員注意,如何了解上課效果,如何讓同仁更投入,這對講師是很困擾的事。為了改善授課能力,我也閱讀許多教學書籍,其中王永福(福哥)寫的"教學的技術",堪稱是經典。照書實際操作,能有改善,但還是覺得,有些眉眉角角,不知該運用,不知如何才能像福哥一樣發揮效果。


因此為了突破瓶頸,為了讓同仁們真的能學會安全衛生知識,培養緊急應變能力,去年我投資重本,花了三萬八,上了"教學的技術"實體課和演練課。


上課時彷彿開了天眼,沒想到知名講師,願意將自己的know-how拆解出來,一步一步教給你,真是嚇到下巴快掉下來,沒想到福哥之所以能成為千萬講師,背後是有那麼多經驗累積和教學理論基礎在支撐。


上課不只是聽講,在每個段落,還要在課室內實際練習。福哥說:"教學的重點,不是講師懂多少,而是學生能學會多少"


此時我才恍然大悟,過去有些講師想把"滿滿的內容"利用一二個小時灌到同仁腦袋內,或是想利用"艱難的專業知識"來凸顯自己的專業價值,甚至只是想把法規規定的上課時數"填滿"。浪費彼此時間,真的很可惜。


這次上課,我傻傻的腦袋,彷彿被砂石車撞到,腦中突然驚醒"對啊,大家花公司的時間來上課,這些都是成本,重點應該是學員學會多少,而不是我講了多少","難怪過去同仁們會討厭上工安課,覺得在浪費時間,選擇滑手機做自己的事。"

我也開始反省"該如何讓同仁在離開教室前,就能學會。"而不是下課之後,通通忘光,彷彿沒有上過課一樣"

福哥說:"講師講的越少,授課效果越好",重點在如何讓學員在上課時,能自己思考出答案然後學會,而不是只"聽老師說"。要讓學員上課時就能"實作並發表",而不是下課後放牛吃草,這都是傳統講述法無法做到的效果。


下課後,身為公司主管的我,當然要"實地驗證",看看福哥的方法到底是唬爛,真的有效?是只能用在通識課程,還是也能適用工安專業課程。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想知道投資那麼多錢來上課,會不會打水漂。


因此利用一年的時間,我把將"教學的技術",應用在三個不同的題目和對象,來測試效果。

1.宣導消防常識,"居家消防安全",某宮廟住持和信眾,30人。
2.緊急應變技術,"避難引導員訓練",工廠作業員和幹部,60人。
3.專業領域分享,"物聯網在緊急應變領域的應用",安全衛生領域專業人士,90人。


經過多次實戰測試,發現“教學的技術”從普通常識到專業領域,聽眾從20~65歲都可適用。

原本工安課是大家最排斥上的課,現在卻成公司內部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還記得今年台北KTV發生大火,隔天台北辦公室的業務主管來新竹出差時,特別跟我說,"永慶,你去年教的消防安全知識,我都還記得,現在去公眾場所都會特別注意避難方向,我家也裝了偵煙器,你講的故事我都還記得,謝謝你,下次再請你來多講一點,讓同仁工作居家都安全”


今天福哥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學到“教學的技術”,將線下實體課改成線上課,比照電視台三機三鏡,製作課程。
今年三月正當疫情嚴重時,我也冒著“生命危險”搭高鐵去台北,一起參與線上課程錄影,那時再次感受到福哥對於教學的熱情,他將實際的教學場景和畢生武功完整記錄下來,並且透過精確到秒的後製,讓學員可以省去自己摸索的時間,連我自己上了第二次,也能有新的收穫。


這麼用心製作的課程,如果不分享,實在對不起大家。


如果你是工安人員,想讓自己的教學能力變好,讓廠區更安全,非常推薦這堂課。

如果你有機會擔任內部講師,想提高學員的學習效果,一定要上這堂課。

如果你是職場專業人士,想透過教學幫助更多人,更需要上這堂課。


在這疫情未明的時候,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只有投資自己學習,才是正確的選擇。

我相信“教學的技術”,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
【王永福--教學的技術:翻轉課堂的職業講師祕訣】
原價每人6800元,現在每人只要2800元的三人成行價,倒數2天。

https://bthtc.pros.is/T3D3J?fbclid=IwAR3_vXM13_Pa6QyTPqeRym3zD0gTGBDEFAk566YrHWq6fKewqaT4SLWtL8g

首創課中有課新型態學習影片
現場學立刻用!各種教學技術的示範應用
用系統化方法ADDIE建構你的課程
檢查、評量、改進、學習與修煉,讓你越教越好
精彩解鎖單元:大型演講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當遇到新挑戰,有人跟你說了三遍不可能,你該如何完成?



"不可能,不可能,你們不可能做到",這是去年顧問A對我說的話。

在職場上,你是不是也曾聽過,有人對你說:"要完成這任務,不可能"但是你的老闆卻希望你能完成?

去年八月,廠長把我叫進廠長室說:"永慶,有個打怪任務,對工廠很重要。之前的主管,每次都說不可能,已經拖了一年,你想想解決辦法,如果能成功,可以節省生產成本。"

廠長交辦,當然要想辦法完成。心想這個打怪任務,究竟有什麼難度,其他公司能打下來,我們沒有道理不成功。

於是先問資深的同仁:"是什麼原因,經過一年還沒開始打怪",他說:"因為前主管說有一堆問題,顧問說難度太高,不可能完成,所以一直沒執行,詳細的原因我也不清楚"

聽到這樣的回答,越聽越納悶,到底是什麼艱難問題?

因為我也沒打怪經驗,於是打電話諮詢作戰顧問A。
A說:"一年前我就評估過了,不可能,打怪成功的難度太高,會有很多問題。我之前就已經跟貴公司講過了不可能,你們就不要再想了。如果你們堅持要做,費用一定會很高,而且我也不保證成功"

我聽了一下,似乎是費用問題,於是請A提供報價單。

隔了一週,A送來一份打怪報價單,我揉了眼睛,該不會是小數點點錯。畫五張武器配置地圖五萬,一張武器裝備表一萬,報告編排五萬,戰鬥計劃十萬,電腦情境模擬二十萬......還有一些奇怪的費用,合計五十萬。

雖然我沒打過怪,一看也知道是獅子大開口。

於是請教A"有那些項目是我們公司自己能做,有那些必須請他協助",我的目標是,看看能不能降低費用。

A說:"經理,你們這案子,真的很難,因為法規,環境,作業內容,管理能力..所以不可能成功啦,你去跟廠長說,我不建議你們去打怪。"

聽他這樣回答,我腦中的警鈴立即鈴鈴作響。

通常當我聽到有人說任務很難,我就會請他拆解流程,看看拆成細項後,是不是真的有難度。也可以知道對方對於任務的熟悉度,到底是在唬爛,還是真的有認真評估。

我:"這是廠長交辦的任務,請您指導打怪的細部流程嗎?"
A:"打怪這太專業了,細節太多,講了你也不懂。"他用著輕蔑的語氣回答。

聽到這回應,雖然有點不悅,但也引起我的好奇,想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

我耐著情緒問:"請問武器裝備表,要填什麼內容?一張裝備表要一萬的原因是?"
顧問聽到我這樣問,眉頭一皺回答:"如果你要請我做,就是要這個費用,專業是很難計價的,不然你們可以去找別人"

我輕聲問:"顧問,請問您有實際打怪的經驗嗎?"

A說"沒有,你們這次打怪的難度真的很高,我還要去找專家做電腦模擬,很多氣象資料都要花錢買。","更何況你們環境不好,難度很高","不然如果覺得我價格高,就去找別人。我也不差這些錢。但是我跟你說,其他人也作不到啦,不可能啦,如果可以,我早就幫你們做了。"

越聽越納悶,心想,他怎麼一直跳針,一直閃躲,一直岔開話題。究竟是沒能力做,還是真的難做,還是懶得做,所以開高價。不論如何,我知道,我不能依靠A,要另找打怪高手來協助。

於是決定找外援,在此之前,自己先研究,究竟該如何打怪?流程是什麼?上網查攻略,看看有沒有範例。做了可行性評估,最後跟廠長報告,基於費用和時效考量,我決定自己來打怪。

打怪主要分三階段,首先要先解開二道關卡,第三關準備攻擊計畫書開始打怪。

第一關:準備武器選用配置表,要包含準備哪些武器,哪些人使用?攻擊型或防禦型武器?安裝位置?保養測試計畫?

第二關:打怪作戰計畫,要依據戰場氣象資料,設定不同的季節風向,戰鬥情境,準備不同的計劃,還要有電腦模擬結果。

對我來說,第一關,本來就是我的強項,資料輕鬆搞定。但是還需要線上申請,因為對系統操作介面不熟悉,花了一周摸索學習。

第二關,需要電腦模擬,因為沒學過大魔王軟體,於是只好自學,操作時卡關了,再去翻軟體的操作手冊,拜託懂軟體的朋友教我。

前後花了三個月,就連當初顧問A認為最難的電腦模擬,也都搞定,終於破了二關。廠長對我開始有信心了,我也自認為最有技術難度的關卡都破了,之後應該再一個月就能搞定。

第三關,開始打大魔王。我將攻擊計畫書送去給大魔王,開始打怪。
等了一個月,收到大魔王的退件通知。上面寫了十幾條的修改意見,意見中每個中文字都看的懂,但寫的很虛幻,於是決定直球對決,連絡大魔王,跟他面對面問清楚,請教到底該如何改才能破關。

大魔王回答:"你這蠢蛋,難道不知道攻擊計畫書,要在A4紙本左邊打二個孔裝訂成冊,你只用長尾夾我不接受,還有每頁申請書要蓋大小章,才能證明是你們寫的計畫"

一聽傻眼,怎麼重點不是文字內容要如何修,而是一些行政文書。而且每頁都要蓋公司大小章,如果真的要蓋一百多頁,總經理秘書一定會跳起來,心想還有什麼變通的方法。

我:"總共有一百頁,每頁都要蓋嗎?我們公司用印流程很麻煩,還要請總部蓋章寄回來"
大魔王:"看你這次親自來,很有誠意,我就通融一下,其中作戰圖蓋大小章就好,其他證明文件就蓋"與正本相符章"

"還有你們總裁的通行證快過期了,記得換張新的來。還有作戰圖,就比照前年的版本,直接改就好了,不用重新畫","最後再請你順便提交闖關說明書。"

"什麼是闖關說明書?"

大魔王"喔,這個闖關說明書,不是必要的文件,但是我"希望"你能做一份,你就依照......這樣做,懂嗎?"

"喔,好沒問題",又是個文書作業。

畢竟我對這種文書作業,沒有經驗,就當作學習,感謝大魔王願意指導。

又花了一個月修改,再次發文給大魔王。
正常情況下,應該在一個月左右會回覆。為了追蹤進度,於是我在第三週打給大魔王,"請問,上次提的資料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大魔王說:"郭先生,你們提供的圖面不夠清楚,要重做"。我心想什麼叫做不清楚。

大魔王:"作戰圖內的怪獸村顏色不要用紅色,因為攻擊路線也畫紅色會讓人搞錯,請換個顏色
,還有你的武器庫,圖例要用三角形啦,不要用圓形。不然我會跟怪獸村的圓形搞混。懂嗎?"
"還有攻擊路線的虛線,要加粗,太細看不清楚"

心裡OS,小的就是聽您的指示,比照前年版本修改圖面。沒關係,畢竟大魔王有要求,為了打怪成功,就配合。

大魔王接著又說:"因為這份文件已經停在我這很久了,你要選擇我退件,還是你要趕緊補件"

一聽,心想,如果又被退件,至少又會再拖一個月才會有結果。

就只差臨門一腳了,於是回覆大魔王:"可否請您高抬貴手,讓小的抽換件就好。"

大魔王看我很有誠意,問說:"你需要多少時間?"
我:"給我二天馬上改好,然後先送來讓您預審,沒問題的話,再送總部用印,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好嗎?"

大魔王發現我很積極,欣然答應。

改完後,小弟誠惶誠恐,親送大魔王殿前,大魔王又說:"你這圖面不行,圖面要印成橫式A4滿版,不能印A4直式。"

好好,我來改,立即在殿前開筆電把檔案改好,改到讓大魔王滿意。

大魔王又說:"你何時才可蓋好大小章送來?"

我:"這些資料,我會快馬加急送到總部用印,今天是周二,週五可以送來"

大魔王說:"好,沒問題,你周四下班前交給我。"

心想,我有沒有聽錯啊,週四喔。

於是決定不用馬送了,改用飛鴿傳書,厚著臉皮拜託總經理秘書幫忙加急用印,剛好週四台北辦公室有同仁來工廠,順路送回。
 
週四下午再次親送殿前,大魔王很滿意,點點頭。
 
最後,經歷了八個月,峰迴路轉,終於打怪成功,廠長也很滿意,因為可以省下每年300萬的費用。

這次難得的打怪經驗,讓我學到三件事,與你分享。

1.要有勇氣面對問題

很慶幸,當時願意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當時我也轉述顧問A的話,只是跟老闆說:"顧問說我們打怪一定會失敗,可不可以就不打怪"。我只有轉達,是無法完成主管交代的任務。

如果只因為沒做過,就找盡理由拒絕面對,那今天我也不會學到這些特殊技能。

在職場上,有些人工作一二十年仍停留在相同位置,能力無法成長。
原因無他,只有一念之差,只有想方法去解決,還是找理由去拒絕。
"拒絕面對,一時爽,停止進步,悔一生。"

2.不要高估大魔王的效率

在前公司,如果要打怪,我都是派有經驗的弟兄去處理或是委託專業顧問去打怪,
這次親自打怪,才發現,原來大魔王的反應速度比預期要慢,還是要讓有經驗的來作。
而且每個不同的大魔王,都有一些特殊的"眉眉角角"要注意,往往不是專業問題,而是行政文書,排版問題。

原本估計今年二月就可完成,但我對行政流程不熟悉,高估對方的效率,結果拖到五月才完成。

這次學到,如果關鍵節點不是我能掌控,預估時間要抓二倍,尤其是和魔王府打交道至少會抓三倍。不然時間壓力全部都會落在自己身上。

3.不論遇到多少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這次完成一個別人認為的不可能任務,對我來說,非常有成就感。
為了打怪,學會新戰技。為了破關,選擇和大魔王面對面交手。

所謂不打不相識,見面三分情,不但提升打怪能力,也和大魔王培養好感情。
以後如果還要打其他的怪,就會容易多了。

在職場工作,一定會遇到困難和刁難,只要深吸一口氣,控制好情緒,就能堅持下去。
很多時候不是比誰跑的快,而是比氣長,能堅持到最後,才能看到終點線。

工作就像跑障礙賽,
有人只想到路途中的困難,就不敢前進。
有人遇到重重障礙,就選擇半途放棄。
有人眼中只有終點線,就會想方法跨過種種障礙。

"一個人能否持續成長,取決面對問題時的態度。"

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再沒有一個時代,比現在更需要閱讀,分享給身為父母的你。


"讓閱讀走進孩子的生命,不論未來他會面對多少黑暗,相信閱讀就成了那道光。"

許多父母都知道"培養孩子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事",但是父母自己卻不閱讀。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能把功課讀好,每次都考一百分就好,不要浪費時間讀其他課外書。
或是你很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卻不知道該如何引導,不知道該如何選書。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或是疑問,真心建議推薦親子天下出版的"從讀到寫-林怡辰的閱讀教育"這本書,會讓你對閱讀會有不同的想法。

今年三月有緣和怡辰老師一起學習"教學的技術",她是位小學老師,曾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典範教師,我好奇的問她:"妳都已經那麼優秀了,怎麼還想來學習如何教學",她回答:"雖然已經教了十幾年的書,但我希望在教學上可以變得更好"。

她瘦小的身材在人群中並不起眼,但從言談中,就能感受到她對閱讀教育的熱情,彷彿就是個教育的巨人。也因為認識她,認識她的書"從讀到寫",這本書我在二周內讀了三遍,書中的摺頁更是無法計數,每篇文章都讓我有不同的啟發和感受。

我有二個孩子,一個正在讀小一,準備進入培養閱讀習慣的黃金時間,很慶幸讀了這本書,相信這本書也非常適合家有小孩的你。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孩子宅在家,擔心沒事做,除了打電動,還有另一個不錯的選擇。





防疫期間,大人小孩都在家,擔心沒事做,只好打電動。難道只能這樣嗎?其實你還有另一個選擇。

清明連假前,看到牛奶姐臉書介紹一本新書,書名是"飛行學校",看了簡介後,發現很有趣,立馬下單買了五本。

爸爸:"瑄瑄,爸爸買了飛行的故事書要送你和弟弟"
瑄瑄:"好啊,太棒了"

然後瑄瑄就開始翻書,自己靜靜地坐在一旁,翻著翻著,就吵著要做紙模型,於是這假期爸爸和小孩就抱著這本書度過。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面對一場車禍,讓我感受到教學技術的威力


今早開車上班途中,發現前方路面上,一台機車倒地,汽油從油箱流出,碎玻璃和車殼碎片散落滿地。機車騎士倒臥一動也不動,銀色轎車前擋玻璃破裂,轎車司機很驚慌的正打電話。

這時我腦中浮現上周末林岡輝律師教的車禍處理三步驟"救救叫","救自己 救別人,救證據,叫警察 叫保險公司"。這條路是新豐市區往交流道的重要道路,上下班車流很多,如果不做交管,一定會交通打結。

我看一下手錶,離上班時間還有半小時,還有時間可以幫忙。
於是我把車子橫停在路口,開啟雙黃閃燈,封閉單向車道,減少後方來車持續駛入,也可以保護傷患避免二次撞擊,順便讓其他車輛駕駛自覺改道。

下車之後,轎車駕駛很慌張看著我說:"電話要打幾號?要打110 還是119?"我跟他說:"先打119叫救護車,然後再打110叫警察。"

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

疾管署演練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果,那你的公司開始演練了嗎?


「世界拋棄台灣的那一刻,我們疾管署就一直在準備,不斷地演練,就是要防止如果又再度被世界拋棄,不能重蹈覆轍、也不要再失去誰了」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身為負責公司緊急應變及防疫管理的我,心中也有些感觸。因為小弟所處的環安衛部門,相對於公司的生產或業務單位來說,過去是屬於比較不被重視的一群。每年舉辦緊急應變演練時,總會有許多人說:"我們運氣沒那麼差,不用太認真啦","反正就是做給主管單位看的,拍拍照就好","不要浪費我們的時間,把這時間拿去增加產能比較實際"。

2020年2月3日 星期一

面對疫情除了恐懼,還什麼其他選擇?有關工廠防疫的三階段做法



2002年SARS期間,你在哪裡?

那一年我在高醫讀碩二,實驗室是在醫院大樓內,每次要找老師討論都要搭門診電梯上樓,那時連搭醫院電梯都很怕,很怕按了電梯按鈕後,就得了SARS,現在想起來真是年幼無知。老媽問我:"你們實驗室在哪裡?",我都跟他說是在離醫院超過一百公尺的醫研大樓,怕她會擔心,後來母親還是很擔心,打電話跟我說,是不是先辦休學好了,等疫情過了再回去讀書。幸好後來平安畢業,還記得畢業典禮是在半戶外的球場舉辦。

轉眼到了2020年,自己也成為孩子的父母,一個小一,一個小班,面對疫情,我能體諒當時母親的心情,生怕小孩抵抗力弱就得了什麼病。在家我是爸爸,在公司我擔任工安,這陣子不斷的思考,該如何協助同仁度過這次疫情,讓公司不會因為群聚感染而影響生產,畢竟大家都是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而來工作。

與你分享,面對疫情,這幾天我在做的幾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