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工安找永慶,讓學習更有趣” 第79場直播。
災害現場一團亂?誰能在第一時間做對的事!
-如何培養自己成為公司防災人才
這題很實務,如果你對這內容有興趣,
可看直播回放,相信會帶給你不同的觀點和啟發。
如果要有一個人,讓你的專業變得更好,那個人就是我。
如果要有二個人,讓企業防災做得更好,那個人就是你和我。
直播大綱整理如下,
----------------------
問題一:事故現場混亂與整合
• A. 現場混亂的現象與根源
1. 現象描述:大家只會通報,通報後現場一團亂,
缺乏及時判斷和整合。
2. 根本原因:
- 缺乏指揮官(沒人統合)。
-小型公司若無訓練,沒人敢站出來擔任指揮官。
-害怕扛責任,擔心下錯決策會被指指點點。
• B. 解決方案與應變角色
1. 確立指揮系統:
-指揮官必須**「平常就講好」**誰來擔任。
-最高階指揮官:通常是廠長或該廠區在場內最高階的主管。
-現場指揮官:通常為事故發生部門主管(「誰家出事誰負責」)。
2. 職安人員的角色:
-安全官(Safety Officer):體制上角色,
主要職責是確保應變人員能夠安全地進入執行任務。
-指揮官幕僚(背後靈):實務上常擔任的角色,提供專業建議。
反向引導指揮官決策,防止其不作為或下錯決策。
(請理解,指揮官不一定懂應變流程的事實)
III. 問題二:小公司資源與應變計畫(淪為稽核文件)
• A. 問題描述:應變計畫常淪為「稽核文件」的一部分,
沒有實際演練與落實。
• B. 建議措施:落實演練與 PDCA 循環
1. 演練必要性:沒有演練過的計畫都是假的,
必須拿出來「練一練」。
2. 實踐 PDCA 循環:
-Plan/Do:擬定計畫並對相關部門辦訓練。
-Check:定期演練(建議至少每季一次),檢驗計畫是否有效。
- Action:演練後的檢討(After Action Review, AAR)。
3. 採用成長型思維,詢問「下次還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而非追究「哪裡沒做好」,以鼓勵大家主動分享經驗。
4. 職安功能:透過引導演練活動,凸顯職安人員的專業與價值,
促使其他部門主管主動反思如何預防事故。
IV. 問題三/四:防災人才編制、功能與培養(KSA模型)
• A. 人才編制與功能發揮
1. 編制位置:通常位於職安衛(ESH)或總務或廠務部門。
若升級至風險管理或營運持續層級,
則可能編制在總經理辦公室等更高位階。
(當位階拉高,我認為各部門都是防災的一部分)
2. 功能發揮時間點:從災害準備、緊急應變、到危機管理和營運持續的完整生命週期(遵循 PDCA)。
• B. 職安人員的自我培養
1. 知識 (Knowledge, K):
-基礎應變知識: 熟悉廠區平面圖、建築結構(隔間、防火時效)、
危害源(會燒、有毒、會炸的化學品及用量)。
-擴大專業光譜: 將工安知識領域擴大(環境、消防、建築、
廠務系統、機台相關知識)。
-高階管理知識: 學習 ISO 22301(企業持續營運管理系統),
了解財務、法務、公關、供應鏈等跨部門在災後的職責。
2. 技能 (Skill, S):
-核心技能: 災害想像力(Size-up),理解事故的延燒和變遷。
- 訓練方法: 巡檢時進行實戰模擬,思考危害源、偵測、控制、
除污、復原等整套流程。
- 決策技巧: 釐清優先順序,堅持人命為優先原則
(減災目標:保命、護產、營運持續)。
3. 態度 (Attitude, A):
-思維模式: 具備好奇心和成長型思維。
-學習意願: 主動積極擴大自己的學習光譜,
不應被周遭「學多做越多」的說法局限,
學習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價值定位: 努力成為公司穩定軍心的角色(吉祥物),
透過專業讓高階主管信任放心,
在不確定的環境,讓自己成為一種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