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讓你的簡報能力持續進步的五大密技


2016 年上完福哥的簡報課,

我問他:「怎麼讓簡報更進步?因為我發現會卡住」

󠀠󠀠

福哥說:「記錄,觀察,不帶批評。

回放法+AAR(After Action Review)。」

󠀠󠀠


經過這幾年練習和摸索,

我學到可以破除自己的盲點,讓自己持續進步的方法。

󠀠󠀠

今天公開這五個密技,與你分享。

󠀠󠀠

密技一,把「聽別人簡報」當成你的訓練場

󠀠󠀠

多數人只看得到公司內部那一種簡報樣貌,視野自然被綁住。

󠀠󠀠

我會去上課,聽研討會,

把每次當聽眾,都當成一次拆解高手的機會,

󠀠

可分三個層次學習:

󠀠

第一層:What學習講者傳達的內容

󠀠󠀠

聽聽看講者想要講什麼,這本來就是出去學習的目的。

󠀠

第二層:How 學習講者如何表達

󠀠

遇到不錯的講者,

我就會特別注意以下內容:

󠀠

-簡報結構

-論述方式,邏輯表達,故事線。

-聲音,肢體表達方式。

-投影片的製作

󠀠

有哪些簡報上沒有寫,講者有說的故事,例子。

有什麼好方法,是我可拿來用的。

󠀠

第三層:IF Me,如果我是講者,我會如何說。

󠀠

如果遇到講者從頭到尾都在讀稿時,

或讓我感到"靈魂出竅","講者是不是走錯棚"時,

󠀠

我會換個角度想,

如果是我來報告,我會如何論述。

󠀠

畢竟來都來了,就多學一點。

󠀠󠀠

見賢思齊,見不賢改自己。

密技二:讓同仁當你的「鏡子」,而不是啦啦隊

󠀠

在我擔任講者時,

會邀請同仁來看我如何簡報或上課。

簡報結束後,我會問他的建議。

󠀠

因為我是主管,一開始也會擔心,

同仁們會不會只給我“老闆好棒棒"之類的評語

󠀠

後來我換個方式問,

「我和你看過的講者比,有哪三個不一樣?」

「你會帶走哪兩個做法,下次自己用?」

「若只調一件事,我下次該先調哪一件?為什麼?」

不論弟兄們任何回饋,我都先說謝謝,下一場我就做改變。

󠀠󠀠

把同仁從觀眾,變成共創者;你的進步,會變成團隊的標準。

󠀠

密技三:「上台的技術」當作出場前的檢查手冊

󠀠

每一場重要簡報或授課,

我都翻《上台的技術》再走一次 checklist:

󠀠

開場 1-2-3 是否就定位?(目的、關聯、路線圖)

󠀠

三段式主線 是否清楚?(第一、第二、第三)

󠀠

收尾 有沒有把核心理念,記憶點?(一句話讓人記住我)

󠀠

常常會有這種驚醒:「原來書上早寫了,之前怎麼沒發現。」

󠀠󠀠

我把書當維修手冊,每次出場前就把自己調一調。

󠀠󠀠󠀠

臨場靠肌肉記憶,肌肉記憶靠平常練習。

󠀠󠀠󠀠

密技四:卡關時,用「簡報的技術」線上課解鎖

󠀠

遇到不知道怎麼做、結構卡卡不、節奏抓不準。

󠀠󠀠

我就開「簡報的技術」線上課,精準回看相關章節:

󠀠󠀠

範例拆解 → 直接搬運流程

󠀠

節奏示範 → 找到簡報的節奏

󠀠

口語演練 → 立刻改兩句話,整場氣勢不一樣

󠀠

我也會在開車時當 Podcast 聽,

常常會靈光一閃,發現好的改進方法,之後來測試。

󠀠

遇到卡關時,可看簡報大神們的示範教學,會更有fu。

󠀠󠀠

密技五:善用「AI 簡報大師 V3」ChatGPT。

󠀠

這個工具是福哥佛心來了,

把自己的教材內容,變成AI工具。

󠀠󠀠

我的用法是,在簡報後,

把我的簡報錄音的逐字稿丟到"AI簡報大師"內,

讓他幫我分析,這次的簡報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

舉例:我上周五分鐘簡報的案例,

這個AI簡報大師給我的回饋如下:

-----------------

"永慶,這份五分鐘的簡報逐字稿很真誠、內容豐富,能感受到你希望把「不完美的防災經驗」化為對大家有幫助的分享。這個方向非常好 👍。但從簡報的技術角度來看(根據「簡報的技術」課程),我會建議你在三個層面上進行優化:結構(Structure)、故事(Story)、說服(Speech)。

(以下省略1000字)

----------------

󠀠

這個AI小工具,很好用。

󠀠

上台前:可幫你修改簡報,用它抓洞,先補破網。

󠀠

下台後:簡報後給你回饋,用它做 AAR,累積學習清單。

󠀠

以上是讓你簡報持續進步的五大密技,

希望你也能透過簡報,發揮影響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