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如果有一本書能救你和家人的命,你願意現在就讀嗎?《東京生活防災》和《東京防災》免費下載

 如果有一本書能救你和家人的命,你願意現在就讀嗎?

最近我讀了超過20本日文防災書,

我發現了兩本最值得推薦的防災手冊:

《東京生活防災》和《東京防災》。



一翻開,

我想這真是太有趣了,

這根本是台灣人現在最該讀的防災知識。

地震、暴雨、停電、物資中斷……

這些不再是「國外新聞」,而是你我都可能遇到的明天。

《東京生活防災》教你:

平常的購物、收納、家事,

怎麼默默累積成真正的「避難力」。

《東京防災》則是一本知識地圖,

模擬當災害發生時,

第一天、第三天、第一週會變成什麼樣子,

超實用、超寫實。

你知道嗎?

如何準備防災食物,先進先出。

錯誤的習慣會讓你處在危險的環境。

塑膠袋、保鮮膜、封箱膠帶,竟然是關鍵生存工具。

這不是「東京限定」,

而是任何一個台灣家庭、學校、公司都該有的防災常識。

在台灣,我們不是「有沒有災難」,而是「什麼時候來」。

所以,與其事發時慌張,不如現在就準備。

我真心推薦這兩本書,

給每一位關心家人安全的你。

防災,不是靠政府,而是要靠自己。

如果想你多學一點防災知識。

"東京防災"

"東京生活防災"

不僅免費,

還有繁體中文版PDF檔可以下載。

電子檔請見下方連結。

好東西,歡迎分享。

東京生活防災中文版

東京防災中文版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外稽老師不是敵人,而是貴人:借力使力的職場智慧

 【每年外稽都心驚膽跳?錯了,外稽老師不是敵人,而是貴人】

󠀠

各位在職場打滾的朋友們,每年到了 ISO 系統的稽核日子,是不是就壓力山大、如臨大敵?

󠀠

覺得外稽老師是來找碴的警察,是來攻城的敵人? 

󠀠

你們部門是不是瞬間進入「防守模式」,甚至想盡辦法「躲避」老師的眼睛?

󠀠󠀠

如果你曾被稽核過,請先替自己按個讚!👍 

󠀠

前二週,我經歷ISO 14001/45001管理系統的外部稽核。

讓我自己有許多收穫和反思。

󠀠

相信你看了我接下來要分享的實務經驗,

會讓你對「外稽」這件事有所改觀。

󠀠

大部分多公司面對稽核時的三種反應:

󠀠

1.防守型 :受稽部門把老師當警察或敵人,只會被動回答問題。深怕被開缺失 (Major, Minor, 觀察事項)。

甚至把缺失數當部門 KPI,壓力爆大,會一直拜託老師「不要開缺失」。

󠀠󠀠

2.躲避型 :比防守更糟糕。平時沒完成的文件,稽核時趕快補件、甚至臨時"製造"記錄。

還會想辦法消耗稽核老師的時間,帶老師繞遠路、外出吃飯聊天,影響稽核進度。

󠀠󠀠

3.積極型 :這才是王道,真心把老師當成來幫忙的「貴人」。

虛心接受老師發現的缺失或建議,並積極討論如何改善。這種態度是主動去「挖寶」。

󠀠

老實說,我以前也待過偏向防守型的團隊。

但現在身為部門主管,我認真思考:公司每年花數十萬做 ISO管理系統稽核驗證,難道只是為了拿一張證書走個過場嗎? 

󠀠󠀠󠀠

我改變了想法:既然公司花錢請了第三方專家,身為主管,我就要替公司爭取「最大的益處」。

󠀠󠀠

我的目標很明確:從老師身上「挖出」寶貴經驗,來幫助我的部門和公司變更好。

󠀠󠀠

要做到這點,你必須先建立幾個認知:

󠀠󠀠

•認知一:大部分老師通常經驗豐富,是專家。 他們稽核過的廠區、看過的問題,絕對比你遇到的多。

󠀠

•認知二:老師的職責是稽核,不是顧問。

 他們收費是來查核你們公司符不符合標準,說寫作是否一致。

點出問題是他們的職責。

但,他們沒有義務提供你改善方法或建議。

󠀠

•認知三:公司文化影響很大。 如果公司覺得被開缺失是丟臉的事,大家就會想掩飾,心態封閉,自然就變防守型。

󠀠󠀠

•認知四:稽核老師,他也是人! 他們不是神! 他們會累、有情緒、有時間壓力。了解這點,你就知道怎麼「對症下藥」。

󠀠

當你理解這些認知後,就可以善用我的「借力使力」心法:

󠀠󠀠

󠀠1.對老師有禮貌、展現尊重。

記住老師也是人,需要被尊重。準備好茶水點心,讓老師感覺受禮遇。

󠀠

你想想,如果你是老師,碰到一個態度好、客氣有禮、又受教的客戶,你會不會更願意分享一些「武功秘技」? 答案是肯定的。

󠀠

2.保持開放的心態 (Open Mind),學會承認不足。

󠀠

老師很專業,經驗老道,你的水平、你們公司的運作狀況,他一眼就能看出來。別想著去騙或去掩飾。

󠀠

沒做好的就是沒做好,承認缺失,才能思考怎麼改善。

不要當場硬辯,除非外稽老師對法規或是條文解讀差異真的很大。

󠀠

3.老師是對的,不代表你是錯的。

󠀠

管理系統的運作方式,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

老師的建議,通常是基於他的經驗,告訴你「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再優化」的地方。

不要認為老師想的跟你不同,就代表你是錯的。很多時候,都是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而已。

󠀠

當你把這看作是讓自己、讓部門「變得更好」的機會,你的心態就打開了,呈現一種成長型思維。

󠀠󠀠

【真實案例分享:看我怎麼把稽核變輔導、把老師變盟友】

󠀠

案例一:老師幫我找到職安部門的盲點

󠀠

這次稽核,一位老師 (A) 在看我們承攬商管理 SOP 時,覺得我們對不同類型承攬商(清潔保全 vs 施工)使用了相同規範,建議要依風險分級管理。

󠀠󠀠

負責的同仁 (B) 一開始不理解,明明我們就有依風險管理,但老師怎麼不理解,同仁B覺得老師是來找碴的。

󠀠

我介入了解後,態度客氣地詢問:

󠀠󠀠

「老師,請問您發現我們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老師指出了 SOP 文字上的問題。

󠀠

於是我把 SOP在投影布幕上秀出來,老師指出具體條文。同仁 B 說還是不理解。

󠀠

我用更白話的方式向同仁說明老師要表達的意思:「老師是指 SOP 文字沒有清楚區分不同承攬商的管理方式,導致可能誤解。」

󠀠

同仁 B 恍然大悟。

󠀠

另一位老師 (C) 也加入討論,建議我們用SOP的流程圖,來走一次保全承攬商的管理流程。 結果一走流程,真的卡住了。 

󠀠

同仁 B 終於明白問題點。他自己因為是承辦人,看 SOP 會「腦補」實際做法。

󠀠

但文字上確實寫得不清楚,外部人士(老師)看文字就會有疑問。

󠀠

這時,身為主管的我當場承擔責任,向老師承認是我們的問題,謝謝老師提醒,這的確需要調整。

󠀠

我立即提出修改 SOP 文字的建議。

老師們看到我們的開放和積極,

非常樂意提供建議:「不用多生表單,只要修改文字就好。」 這場互動,完全從「被稽核」變成了「免費的顧問輔導」。

󠀠

最後,老師沒有開嚴重缺失,只列為「建議事項」。 

結果呢?三贏。

1.部門贏: 找到了自己沒發現的 SOP 和流程盲點,並知道如何有效改善。

󠀠

2.老師贏: 看到客戶願意虛心受教、積極改善,他也更有成就感。

󠀠

3.公司贏: 管理系統因此更完善,花一樣的錢,得到的不只是一張證書,還有實質的流程優化建議。

󠀠

案例二:借力老師,推動需要被"鼓勵"的部門。 

󠀠

職安人員常遇到的痛點是:很多時候管理系統的推動,都要自己人「打全場」。

而其他部門覺得這是職安的事,不太積極參與。 

󠀠

這次稽核到 ISO 14001 的產品生命週期評估。

我們研發 (RD) 部門做了很多很棒的節能、使用回收材料的工作,

但這些成果沒有被納入環境管理系統的機會。

󠀠󠀠

兩年前老師就建議了,今年來看進展不大。 

這時,主稽老師展現了高超的技巧。

󠀠

他先大力讚美 RD 部門對公司業績的貢獻。接著巧妙地引導 RD 主管分享,節能高效產品成果(例如改個設計就能節能 20%)。

󠀠

RD 主管被誇得很開心,滔滔不絕地分享了各種成就。

󠀠󠀠

老師聽完後,再次讚美。

󠀠

然後順勢建議:「這些這麼棒的成果,一定要納入我們的 14001 管理系統啊。現在 ESG、節能減碳這麼重要,你們只要把原本就在做的事,把它寫下來,作為管理系統運作的績效」 

󠀠󠀠

結果呢?RD 主管樂翻了!非常樂意與職安部門合作,把這些代表性成果列入管理目標或機會點。

󠀠

老師甚至私下問我:「還有哪些部門需要幫忙推一把?」 

我也趁機點出了另一個需要鼓勵的部門,老師也去進行了類似的「鼓勵」互動。 

󠀠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當職安部門自己難以推動某些本位主義強(害羞內向)的部門時,可以善用外部專家的力量。 

󠀠󠀠

老師以第三方的客觀視角,運用讚美和連結ESG趨勢 的方式。

更能打動其他部門,讓他們看到參與管理系統的價值,從被動變積極。

󠀠󠀠

【總結:把稽核變機會,讓自己和公司都升級】

󠀠

所以,把外稽老師當貴人,不是口號,是實質的職場智慧。

1.公司每年花錢請查證公司來,你就該想辦法替公司獲得最大的價值。

󠀠

2.調整心態:缺失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改變!要把稽核發現,當作優化和成長的機會。

󠀠󠀠

3.透過開放、積極的互動,把單純的「稽核」升級為「有價值的顧問服務」。

󠀠

4.這不僅幫助職安自己發現盲點、提升專業,更能借力老師的力量,促使其他部門動起來。

󠀠󠀠󠀠

最終實現「管理系統單位、稽核老師、公司」三方都贏的局面。

󠀠

市面上很少有教你「如何被稽核」或「如何藉稽核提升部門績效」的實務課程。這些經驗只能靠自己摸索或學長姐傳承。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一個新的視角。

󠀠

下次外稽來了,別再躲了!

準備好你的茶點,帶著開放的心,跟老師們交流學習吧。

󠀠

你會發現,原來稽核不只是挑戰,更是讓自己、讓團隊、讓公司變得更好的絕佳機會。

󠀠

當我們把老師當貴人,就能創造三贏:

1.我們自己學到東西,找到盲點。

2.老師也感受到尊重與成就感。

3.公司獲得實質改善,管理系統升級。

󠀠

最後我想說一句話送給所有正在準備外稽的朋友:

󠀠

「要讓你的專業變好的人,是你自己;

要讓公司的管理更強,是你和每一次稽核中出現的『貴人』。」

󠀠

別再怕被開缺失了。怕的是你什麼都沒學到。

󠀠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我們這週六要結婚...』:一句話改變了公司的安全文化。

 

2013年5月15日的晚上7點,

我在家裡開心陪家人吃晚飯的時候,

一通電話徹底改變了我的職業生涯和對工安的理解。

󠀠󠀠󠀠󠀠󠀠

「有同仁受傷了,目前送醫。」

󠀠󠀠

當我,一個剛從蘇州調回台灣竹南廠的職安主管,

聽到這句話時,我的心瞬間墜入谷底。

󠀠

手機那頭的產線主管接著說:「同仁的手被壓模機壓到。」

󠀠

在那一刻,我腦中浮現出兩塊鐵塊上下撞擊的畫面,

我立刻問:「是自動機還是手動機?」

「自動機。」

󠀠

「碰」「碰」「碰」連續沉悶的金屬撞擊聲,彷彿就在我耳邊響起。

󠀠󠀠󠀠󠀠

我趕緊騎著摩托車衝到醫院,找到了那位受傷的同仁—阿偉。

他的右手被紗布包著,

阿偉無奈的回答

「醫生說手指骨折要開刀。

因為病床不夠,需要轉送沙鹿童綜合醫院。」

󠀠󠀠󠀠󠀠

此時看到在病床旁邊,坐著一位眼眶泛紅的女子,我問她是否還好。

󠀠󠀠󠀠

她搖頭說:「不好...我們這禮拜六就要結婚了。」

󠀠󠀠󠀠

那一刻,我說不出任何安慰的話語。

󠀠󠀠󠀠

一個原本應該充滿喜悅的婚禮,

因為一場工傷意外而被迫延期。

󠀠󠀠󠀠

年輕的新娘原本期待穿著白色婚紗,

等新郎為她戴上戒指,

󠀠

現在卻只能看著他,

被白紗布包紮的手和即將面臨的手術。

󠀠

---



心中感到歉意的我,

回到公司,

我看著變形料盒上殘留的血跡,

急切地詢問產線組長事故原因。

原來阿偉在操作自動壓模機時,

機器的「料盒」卡住了。

󠀠󠀠

料盒裝裝載產品送入壓模機,但因為輸送帶沒有送到定位。

當它卡住時,阿偉伸手去推動料盒上方,

結果一推,手指被機台夾住。

󠀠󠀠

我問組長這是第一次發生料盒卡住的狀況嗎?

他回答:「不是,我們之前也遇過。」

󠀠󠀠

「那你們怎麼處理?」

󠀠󠀠

「我們也用手,但我們是推料盒的下面,這樣手就不會被夾到。」

󠀠󠀠󠀠

接著我問組長:

󠀠

「你們有沒有做教育訓練?」

󠀠

「有啊,有教他怎麼操作,怎麼放,怎麼按...」

󠀠

「那你有沒有跟他講如果料盒卡住該怎麼處理?」

󠀠

「這麼細的地方哪會教啊?這種事情想也知道要推下面,不會推上面啊!」

󠀠󠀠

「那你有沒有講其他安全規定?新人來不是都要做危害告知嗎?」

󠀠󠀠󠀠

「有啊,我有告訴他操作機台要小心,要注意安全。」

󠀠󠀠

我一聽傻眼。

󠀠󠀠

產線組長僅僅說「小心」和「注意安全」就是完整的安全教育訓練?

󠀠󠀠󠀠

一場即將舉行的婚禮被延期,同仁的手指骨折,

而這一切,只因為產線幹部在安全訓練上省略了關鍵上機前安全訓練。

󠀠󠀠

---

這個事件深深衝擊了我,

促使我徹底反思我們的工安管理做法,

該如何改變,才可以避免造成遺憾。

󠀠󠀠

我們開始深入分析近三年來所有的工傷紀錄,試圖找出根本原因。

󠀠󠀠

數據告訴我們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

近90%的工傷是由人為疏忽或違規引起的,

只有約10%與機台設備或環境因素有關。

󠀠󠀠

這讓我們明白了一件事:

如果要降低工傷率,我們必須從「人」的角度著手。

󠀠

但不是簡單地叫人「要小心」或「注意安全」,而是要系統性地解決問題。

󠀠

於是我們推出了「護手計劃」,從兩個方向同時著手:

󠀠

1.硬體調整:設備部門統一了所有同類型機台的安全設定,

減輕操作人員的認知負擔。

󠀠

不再因為不同機型有不同安全設定而造成困惑。

2.危害告知:徹底改革安全教育方式,從模糊的「注意安全」轉變為具體的「知危險、懂預防」。

󠀠

除了改變以外,我們還去抽查到底有沒有確實執行。

󠀠

--

革命性的安全教育:三分鐘,兩個問題,受用一生。

󠀠

我們設計了一個全新的安全訓練查核方法,

簡單到只需三分鐘,只問兩個問題,就可保護同仁:

󠀠󠀠

1.請指出這台機台哪裡會造成人員受傷?

2.請告訴我該如何預防?

󠀠

注意,我們使用「指出」而非「說出」

—要求同仁實際用"手指"指出危險位置,確保他們真正理解設備機台有危險的地方。

󠀠

我們也使用最簡單的語言,

確保從國中畢業到高齡工作者都能理解。

󠀠

我們對每個工作站都設計了這兩個問題,

整理了查核表格,記錄每位同仁的回答。

󠀠

從職安部門到品管人員,都負責抽查訓練成效,確保沒有任何人被遺漏。

󠀠

產線主管不再有「沒時間做教育訓練」的藉口。

每次有新人學習新機台前,花三分鐘讓同仁知道危險在哪裡,懂得如何預防,就能保平安。

󠀠

---

󠀠

實施護手計劃後,我們公司的安全績效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

失能傷害頻率(FR)從2013年開始持續下降,連續做了五年後低於同業標準。

失能傷害嚴重率(SR)在計劃實施後的第一年就顯著下降,並持續維持在同業平均之下。

󠀠

總合傷害指數(FSI)更是直線下降,在2014年開始就遠低於同業標準。

󠀠

這些成績並非偶然。

當我們不斷地強調「知危險、懂預防、保平安」。

󠀠󠀠

從新人訓和日常管理都圍繞這一核心理念,

從公司高層到一線操作員都重視這個簡單而關鍵的原則時,

工傷事件自然減少。

󠀠

有人質疑這是不是因為工廠運作久了,較穩定,

加上員工更有經驗的緣故。

但我們有分析員工流動率並未改變,

外籍同仁和操作員的離職率仍維持正常比例。

󠀠

唯一改變的,是我們的安全文化。

󠀠󠀠

󠀠每當我回想起那位同仁包紮的手和他的未婚妻泛紅的眼眶,

我就更加確信我們做的事是對的。

󠀠

󠀠許多的工廠,我們常常以「趕產能」、「沒時間」為藉口,

跳過看似不重要的步驟。但正是這些被忽略的細節,往往藏著最大的風險。

󠀠

那這案例,教會了我最寶貴的一課:

󠀠󠀠

與其模糊地說「注意安全」,不如具體指出「哪裡有危險」;

與其空洞地說「要小心」,不如清楚教導「如何預防」。

󠀠

安全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具體可行的行動。

󠀠󠀠

現在,當我在公司培訓新人時,我總是分享這個故事和理念。

󠀠󠀠

直接告訴他們:

「這台機台哪裡會造成你受傷?」

「該如何預防這些風險?」

󠀠󠀠

透過這種方式,我們不僅降低了工傷率,

更培養了全公司的安全意識。

󠀠

新人不必經歷傷痛才學會保護自己,

老員工也能系統性地傳授安全知識。

󠀠

安全訓練不是講一堆法條,

危害告知不是講一堆道理。

󠀠

「知危險、懂預防、保平安」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三段式學習法」從職安菜鳥變身上市公司職安主管。

 

󠀠

我是永慶,

從一個懵懂的半導體廠輪班工程師,

一路到科技大廠的職安主管。

󠀠


超過十多年的血淚經驗,今天毫無保留全部分享給你。

󠀠

還記得剛入行時的徬徨嗎?我懂!

󠀠

因為我也曾是那個「看著法規卻不知如何實務應用」的新手。

󠀠

但別擔心,

󠀠

接下來可以參考我的「學得廣、學得深、學得高」黃金法則,

你也能少走許多冤枉路。


階段一:學得廣(新手必學的全方位視角)

󠀠

當我是職場菜鳥時,會跟著學長們去巡檢,

󠀠

那時只能看到一些很表面的5S缺失。

我每次開出來的危害辨識或是缺失改善,

常被學長念「沒營養」。

󠀠

學長曾對我說:「你連他們的系統都不懂,怎麼知道哪裡有危險?」這句話徹底改變了我。

󠀠󠀠

我開始向各部門請教,尤其是高風險的部門如設備部門,廠務部門。從氣體供應到化學品運送,從電力系統到空調架構,機台日常操作到預防保養,無所不學。

󠀠

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

󠀠󠀠

同事們開始主動找我討論安全議題,因為「這位職安,懂我們!」

󠀠

為什麼一定要學得廣?

󠀠

因為這是職安新手的基本功。

󠀠

有些職安人,認為只要懂自己職安領域就好,其他部門的專業,我不需要懂。

󠀠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不了解廠區的高風險區域。一旦工廠突然漏氣、火災、跳電,你能立刻理解系統並做出正確應變嗎?

󠀠

學得廣,讓我從「被忽視的小工安」變成「各部門會來諮詢的對象」。

󠀠

記住:在安全這條路上,視野越廣,你越能提前預知危險。

󠀠

💡 超實用小技巧:請教完同事後,主動請他喝杯飲料。這小小投資帶來的人脈和知識回報,是CP值極高的投資。

󠀠

💪 階段二:學得深(讓你脫穎而出的祕密武器)

󠀠

職安領域中,可分成"硬知識"和"軟實力"。

󠀠

當你工作二三年之後,可以找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往下挖深。

畢竟職安衛領域的專業知識,包山包海,要全部都深度,很不容易。

󠀠

所以非常建議,優先選你有興趣的學,或是公司最缺的領域來學。

󠀠

舉例:

硬知識,包含了解環安衛,消防,建築相關法規,也是基本功。

我對MOC變更管理特別有興趣。

󠀠

所以,我開始深入學習NFPA、FM、SEMI、OSHA的相關標準,甚至跨領域學習建築、消防知識。

󠀠

因為在工廠最常遇到的MOC就是,要導入一個新製程,會買新機台,新化學品,放在新隔間內來運作。

󠀠

因此相關的硬知識要學的深,才有辦法跟生產、設備、廠務各部門一起討論。你的專業要夠深,才能跟對方談。

󠀠

不然你都不懂,很容易被唬。

󠀠

軟實力,職安人員除了硬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溝通表達能力。

󠀠

我是從2016年才開始認真學習。

󠀠

我花了大把時間和金錢學習「專業簡報力」和「說出影響力」,效果驚人。

󠀠

經過這幾年的實作,

󠀠

我發現一個重要公式:「專業 × 表達 = 價值」這徹底改變了我的職涯軌跡。

󠀠

󠀠職安人最常遇到的瓶頸是,徒有專業,只會講法規。

卻不懂如何表達,不知道如何做簡報,

不知道如何宣導,不知道如何與其他部門溝通協調合作。

󠀠

結果常常抱怨對方部門不配合,抱怨主管不支持。

󠀠

其實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

󠀠

如果你具備好的表達能力,

一定可以讓你工作更愉快更有成就感。

󠀠

甚至可以提高薪資,擴大影響力。

󠀠

為什麼學得深能讓你職涯更廣?

󠀠

說真的,只會考照,光懂法規的職安人員滿街都是...

󠀠

但能把複雜的安全知識轉化為生動故事,讓第一線人員「心甘情願」遵守規定的,卻少之又少。

󠀠

我投資自己參加表達課程後,

󠀠

不僅現場同仁主動協助,也獲得更多其他部門主管支持。

⚡ 秘訣就是:「與其講數據不如講案例,與其講法條不如講故事」!這是職安圈內99%人不知道的成功秘訣。

󠀠

󠀠

🚀 階段三:學得高(讓你站上管理層的高點)

󠀠

當其他職安工程師還在糾結稽核表時,

󠀠

我已經在參與公司ESG策略和永續發展規劃。

󠀠

最近一年,因為配合公司的營運發展,

󠀠

我主動學習ISO22301營運持續管理系統,

󠀠

為了制定減碳策略,我也跳脫傳統職安領域,

去學習 ISO 14064、14067、14608,了解碳議題的相關基礎知識。

這些跨領域技能讓我成為公司推動ESG的關鍵角色。

󠀠

從被動的「法規遵循者」到主動的「策略提議者」,

󠀠

這就是學得高,看的廣,幫助公司有更好的營運發展。

󠀠

為什麼學得高能讓你薪資翻倍、位階提升?

這是我花了8年才悟出的職涯經驗。

󠀠

當你能把職安工作與公司營運、獲利、永續發展連結在一起,

󠀠

你就不再只是個「成本中心的小職員」,

而是「影響企業未來的關鍵人物」。

󠀠

在建廠、擴廠和國際評比中,我的專業建議曾為公司省下數百萬的成本和避免重大危機。

󠀠

這種高度,讓我從突破傳統職安的天花板,

能夠發會更大的影響力,集結眾人智慧,幫助更多人。

󠀠

最後送給每位職安夥伴的一句話,

「持續學習是自己最有利的投資。」

󠀠󠀠

如果只想等公司付錢讓你學習?

那麼你只會等到天荒地老!

󠀠

掌握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決定自己的未來。

󠀠󠀠

如果要有一個人,

讓你的專業變更好,那個人就是我。

󠀠

如果要有一個人,

讓台灣的職場更安全,那個人就是你和我。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請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職安圈的朋友。

󠀠

你現在正處於哪個學習階段?

遇到了什麼困難?


請在留言區告訴我,我會回覆,

或是安排在之後的直播回覆你。

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你曾經在告別式做簡報嗎?

前幾天是女兒二歲生日,讓我回想起她出生當天的故事。


 

 -------------

 2022/12/29 爸爸離開後。


媽媽跟我說:"希望爸爸的告別式要特別一點。"

󠀠

我問她:"要怎麼特別?"

󠀠

她說:"之前看別人的告別式,有播放追思影片。

希望你爸的場子,也要有影片,要有字幕,

要有音樂,還要一直循環播放。"

我心想,離告別式不到十天,

還有很多事要做,親友要接待,何必找自己麻煩。

󠀠󠀠

更何況,我沒做這種影片的經驗。

󠀠

󠀠󠀠到底要放那些內容?

󠀠

我也不知道,總不能隨便放幾張照片,一直播一直播。

󠀠󠀠

要在短短幾天,完成影片,對我來說真是有難度,很困擾。

󠀠󠀠󠀠󠀠

但媽媽就是想要有影片,我只好請教禮儀公司的老闆。

󠀠󠀠󠀠

她說“生平事蹟通常都是由司儀念給親友聽,比較少放影片。"

󠀠󠀠

"郭先生,如果你時間方便,剛好12/31我有客戶在同一場地孝親廳,家屬會播放追思影片,要不要直接去看?”

󠀠󠀠

我心想,那是別人家的告別式,

非親非故的我,走進去,不是怪怪的嗎?

2022/12/31

󠀠

因為真的沒靈感,不知該如何開始,當天早上只好鼓起勇氣去"見習",

󠀠󠀠

󠀠看看儀式如何辦,影片放什麼內容。

󠀠

禮儀公司的老闆一看到我,向我揮揮手,示意我,可以直接進去告別式場內。

󠀠󠀠

我心中還是糾結,實在不好意思走進去,

因為總覺得有點毛毛的,我只好從窗戶偷看,

󠀠

看看投影布幕尺寸大小,位置,高度,現場座位擺放距離。

󠀠󠀠

影片中每張照片停幾秒,字體顏色大小,

看看白天室內燈光和投影機效果。

󠀠󠀠󠀠

站在窗戶旁,看了影片播放三分鐘左右,覺得有點沒fu,沒有感動。

󠀠󠀠

正當我感到苦惱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想法。

我不會做影片,但我會做簡報。

󠀠

既然是爸爸的畢業典禮,是不是由我這個當兒子的,

用簡報來述說父親生平事蹟,會比較適合?

󠀠󠀠

這樣也省得花時間做影片。

󠀠󠀠

當我跟禮儀社老闆討論這想法時,

󠀠󠀠

她瞪大眼睛問:"郭先生,你確定要這樣嗎?”

󠀠󠀠󠀠

“通常音樂一放下去,情緒就會被影響......"

󠀠󠀠

“以前我的客人都沒人這樣做,你確定要自己來嗎?”

󠀠󠀠󠀠

我感受得出來,她心中是反對的。

󠀠󠀠

她眼神透露出"不要自找麻煩,麥來亂,順順走完這儀式就好"的訊息。

󠀠󠀠󠀠󠀠

但我認為,由我來述說父親的生平是最恰當的。

󠀠󠀠󠀠󠀠

即使,只有短短十五分鐘。

󠀠󠀠

而且,如果不做,我會有遺憾。

󠀠󠀠󠀠

於是我的腦中,自動開啟簡報製作模式,

󠀠󠀠

開始思考,有那些親友會來?他們會想聽什麼?

最後我希望他們記得什麼?

󠀠󠀠

既然是生平事蹟,投影片就採用時間序列編排。

󠀠󠀠

放上父親從小到大的畢業證書,榮譽證書,還有生活照片。

󠀠

為了讓簡報跟親友有更多連結,

󠀠

在挑選照片時,特別選親友與爸爸的合照,

󠀠

照片上的場景,也是親友們熟悉的地方。

󠀠󠀠

而我不想讓場子太悲傷,希望有點歡樂。

󠀠

但又覺得,這樣好像有違一般人對告別式的嚴肅印象。

󠀠󠀠󠀠

心中拿不定主意,只好去問我媽,

󠀠

我媽回答:"我毋知,去問你爸"

󠀠󠀠

於是我只好跪在靈堂牌位前,手中拿著二個十元硬幣。

󠀠󠀠󠀠

擲茭問:"爸,我準備在你要出山那天,跟親戚朋友說,你以前的故事,同時讓大家覺得好笑,有趣及感動,你覺得好嗎? ”

󠀠󠀠󠀠󠀠

“好的話,賜一個聖杯"

󠀠󠀠󠀠

結果,我爸毫不猶豫,賜了一個人頭,一個十元。

󠀠󠀠󠀠󠀠󠀠󠀠

有了爸爸支持,我決定放開拘束,來做投影片。

󠀠󠀠

我相信,不管做什麼內容,我爸都會支持。

󠀠󠀠

做投影片時,

󠀠

看著爸爸抱著我小時候的照片,

󠀠

看著爸爸一手抱孫子,一手抱孫女的照片,

󠀠

看著曾經全家人,擠著一台車,一起出去玩的照片,

󠀠󠀠

看著這些照片,

󠀠󠀠

想到爸爸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出遊,

󠀠

再也不能陪孫子玩,眼淚不自覺的流下來。

󠀠󠀠󠀠󠀠

我一邊用滑鼠改投影片,一邊用袖子擦眼淚。

當情緒來了,投影片根本做不下去。

󠀠󠀠

有朋友知道我在準備簡報,

FB私訊我"這個場合,自己現場報,有點太折騰自己了..."

󠀠󠀠

是啊,我也覺得有點自討苦吃。

󠀠󠀠

更何況,

生平介紹是在家祭後,公祭前,時間只有15分鐘。

󠀠

為了避免耽誤後面火化行程,時間一定要控制好。

󠀠󠀠

時間要如何控制好?

󠀠

重點就是,我的情緒要控制好。

󠀠󠀠

但是,要如何在爸爸的告別式,控制好自己情緒,

󠀠

這題好難,真的好難,我沒有這經驗。

󠀠󠀠

1/7 出殯前一天下午,

󠀠󠀠󠀠

完成法會後,我留在殯儀館繼續練簡報。

我知道不論簡報做得如何,都不會有人叫我"請重作"。

因此,為了讓簡報有最好的呈現,不留下遺憾,我練了四五次,邊練邊改,

󠀠󠀠

但每次看到父親生前拍的最後一張照片時,我就紅了眼眶,開始哽咽。

󠀠󠀠󠀠

那張照片是,

爸爸每天晚上,他等家人都回家後,拉下鐵門的畫面。

󠀠󠀠

當想到,再也看不到爸爸幫我們關門時,眼淚就止不住,眼淚鼻涕直流。

󠀠󠀠󠀠󠀠

我不停深呼吸,吐氣,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

不停深呼吸,吐氣,但還是止不住淚。

󠀠󠀠󠀠

練習時,真的會講到完全說不出話。

󠀠󠀠󠀠

我知道,只有一直練,練到跳脫情緒,才不會在告別式時崩潰。

󠀠󠀠

2022/1/8 告別式當天

󠀠

05:30,起床後看到老婆坐在客廳,手扶著肚子。

󠀠󠀠

她說:"我凌晨一點到現在都沒睡,一直在宮縮,很痛"

󠀠

我:"現在頻率多少?"

󠀠

老婆:"8~13分鐘一次,不規則,但我感覺今天會生"

󠀠

我一聽,哇勒,都什麼時候了,肚子裡的女兒還要趕出來湊熱鬧。

󠀠

我:"醫師有說,等到每5分鐘一次,比較有規律,再去醫院,不然又要被退貨"

󠀠󠀠

老婆無奈地回答:

󠀠

"如果宮縮頻率增加,等下就直接去醫院,沒辦法送爸爸了"

󠀠󠀠

"我知道你很認真做爸爸的簡報,但要有心理準備,找人替你上場"

󠀠󠀠

我心想,爸爸的生平介紹簡報只有我會報,

如果不是我親自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更何況,檔案還在我電腦裡,

總要先把電腦送去會場,畢竟也才十分鐘車程。

󠀠

不料,老婆離開家門時,突然宮縮,痛到扶著門框,無法行走。

󠀠󠀠

我趕緊扶著她,

她用很痛苦的語氣,對我說:

󠀠󠀠

”郭永慶,你現在不是應該送我去醫院,幹嘛載我去殯儀館?”

󠀠󠀠

“我真的很想成全你,但我真的很痛”。

󠀠󠀠

一邊是老婆,一邊是爸爸,內心非常糾結,

󠀠󠀠

爸爸告別式的時間已定,老婆生小孩的時間卻無法掌握,

󠀠󠀠

離殯儀館最近的醫院,只有五分鐘,而離產檢醫院要半小時。

󠀠

我們跟老婆二人討論好久,最後達成共識,

不論我去哪裡,她都要跟著我,不能讓她自己一個人在家裡。

󠀠

一旦要衝醫院,我也可陪她,這樣比較安全。

󠀠

我望著天,雙手合十。

󠀠

"祈求菩薩保佑,拜託爸爸和妹妹商量一下。

如果可以,等我今天先送走爸爸,妹妹明天再出來"

󠀠

"請老天保佑,請眾仙佛保佑。"

󠀠

我現在要擔心的,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簡報,

󠀠

而是要擔心,如果告別式進行到一半時,老婆如果突然破水,我們要立即衝醫院。

󠀠

07:00 再練一次

󠀠

為了讓簡報有最好的呈現,我到會場後,

先測試投影畫面,再練一次簡報。

󠀠

當時坐在一旁的出家師父們,邊聽邊笑,

󠀠󠀠

我就知道應該ok了。

󠀠

08:00 家祭

󠀠󠀠

輪到我拜別父親。三跪九叩時,望著父親的遺照,

實在控制不了自己,整個頭瞌在地上,眼淚狂噴,一直啜泣。

哭到無法停止。

󠀠

08:30 簡報

󠀠󠀠

幸好家祭時,已經把情緒全釋放出來,

󠀠讓我在簡報時,可以抽離情緒,控制好聲音和語速,

󠀠依照我規畫的節奏報告。

󠀠󠀠

簡報分三個主題,工作,家庭,心願。

󠀠󠀠

埋了三個梗,

󠀠󠀠

1.朗讀民國58年爸爸寫給媽媽的情書。

󠀠󠀠

󠀠我把爸爸寫的情書放在投影片上,讓大家欣賞。

然後用爸爸的口吻,國台語交叉,把情書讀出來。

󠀠󠀠

情書中,爸爸不知道從哪邊抄來的句子,

把情書寫成像公文一樣,讓在場所有親友,聽了哄堂大笑。

󠀠󠀠

2.父親以前在衛生所上班。

󠀠󠀠

那時推廣家庭計畫,”一個孩子不嫌少,二個孩子恰恰好”,

󠀠󠀠

結果我爸媽,生了五個小孩。當場虧了我爸一下。

󠀠󠀠

3.播放阿公逗弄孫女的影片。

󠀠󠀠

影片中阿嬤抱著孫女,阿公自己吃花生,不給孫女吃,

󠀠󠀠

逗得孫女口水直流的影片,也讓親友看的哈哈笑。

󠀠󠀠

最後,我用父親的名字寫成藏頭句,做總結。

󠀠󠀠

"

實在做事,

珍惜當下。

圓融待人,

滿心歡喜。

"

󠀠󠀠

這些原本set好的梗,讓爸爸的畢業典禮,有淚有笑。

󠀠󠀠

當我講完後,現場瞬間響起一片掌聲,連出家師父們都在鼓掌。

󠀠󠀠󠀠󠀠

而我女兒,也很配合,等到阿公推去火化後才出生。

󠀠󠀠󠀠

我媽後來跟我說:"告別式後,爸爸的好朋友,崇仁醫院林院長說,第一次參加那麼特別的告別式。居然是由孩子自己做簡報,很感人,印象深刻。"

󠀠

我姊也說:"我的主管回去後,也在想自己百年後的告別式要如何規劃,才可以讓人留下印象。"

󠀠󠀠󠀠



󠀠------------------

󠀠

至今,父親離開二年,女兒也二歲了。

󠀠󠀠󠀠

現在回想起來,謝謝自己當時用心完成這簡報,也謝謝老天幫忙。

󠀠󠀠󠀠

讓我在準備簡報的過程中,更認識父親,

󠀠󠀠

也讓親友們,感受到父親對家人的愛。

󠀠󠀠󠀠󠀠

這次簡報,對我來說,

󠀠

不僅是盡一份孝心,也是一次療癒的過程。